當前位置: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對聯創(chuàng)作長聯句腳平仄規(guī)律:兩段式的對聯

長聯句腳平仄規(guī)律:兩段式的對聯

2019-01-28 00:08:29有趣的學長TheStoryTeller 0條評論

看過之前文章的朋友應該都能認識到,從對聯章法的角度去確定句腳平仄,較之傳統(tǒng)的馬蹄格、朱氏規(guī)則和李氏規(guī)則,似乎更加具有指導性,是更加適合初學者、特別是從對句往成聯方向轉變的選手去篤行的一條法則。但是對聯的章法可不止這一種,且單此章法,其中也存在許多變化。今天咱們就把之前的三段式縮短一下,來討論一下兩段式的對聯。


一般兩段式對聯


相對于三段式對聯而言,47/57這樣的句式實用性似乎更強,特別是應制性質對聯,在甲方給規(guī)定了字數的情況下。此外,四字起,七言律句收,這種句式安排可能也顯得堂堂正正、鏗鏘有力,所以許多廳署、祠廟、殿宇都傾向于選擇這種句式。翻開《楹聯叢話》第二卷《應制》,其中提到皇宮里逢年過節(jié)的對聯,47/57兩分句句式屢見不鮮。

兩分句對聯,從章法上說,跟三段式相比,是直接以“起”和“收”組成,而沒有明顯的中間“承”句。我們來看一個例子,《楹聯叢話·應制》中提到康熙六十大壽的時候般若庵經棚的對聯:


周雅賡歌,如山如川如日月;

箕疇斂福,曰富曰壽曰康寧。


兩句之間,我們似乎可以增加一個領字句作為過渡,這樣一來整個對聯的行文節(jié)奏就會放緩,顯得緩慢悠揚一些。但是如果沒有中間過渡句,直接前后聯系起來,則兩句連接十分緊密,整個對聯顯得更為緊湊,讀起來更為堂皇軒昂。

我們再來看一個57句式的對聯,梁清標題河北正定隆興寺摩尼殿:


月上斗圓光,示教禪心兼法味;

風吹清梵樂,歸誠景福應真言。


同樣的,我們仔細讀的話,似乎兩個分句之間也是可以加一個句子在中間過渡,這聯同樣是“起”-(“承”-)“收”的結構。而沒有中間過渡句,直接以起句“斗圓光”與“清梵樂”和后面句子取得聯系,整個對聯也顯得十分緊湊。

說到這里不妨再舉一例,彭元瑞題浙江學署聯:


天地自成文,湖山有美;

國家期得士,桃李無言。


這聯以五言律句起首之后,直接以四言句子作結,且兩個分句都有主語,整個對聯四個主語,中間純以邏輯關系作聯系——是的,兩分句對聯的兩個句子之間,因為沒有了中間過渡的句子,所以需要相當強的語意聯系,不然一頭一尾中部空虛,就容易讓人感覺氣脈不暢,自說自話。


這部分的最后,強調一下,一起一收的兩句式對聯,在沒有集句、沒有疊句、沒有巧對、沒有口語的正常情況下,句腳必然是平仄、仄平。這一點在許多選手的入門書籍《聯律通則》中沒有具體說明,但是你們能不能看看書,看看《楹聯叢話》、《對聯話》、《南亭聯話》這些書里別人有沒有連平連仄的,特別是47句式,有時候看到網上某些選手的作品真是替他們捉急。不信的話直接舉例吧,《楹聯三話》中提到潘賜題南浦橋聯,全是47句式,摘錄如下:


上相名邦,百族自知朝北闕;

真儒繼統(tǒng),千秋誰復并西山。


喬木參天,半點云香生大石;

懸崖籠霧,千尋瀑布出高泉。


皂蓋朱幡,遠指群侯元鶴垅;

金章紫綬,近傳相輔白羊墳。


仙境微茫,安得玉爐丹九轉;

客途高曠,尚懷寶匣鏡重磨。


綠水橋邊,金石足齊交友渡;

白云鄉(xiāng)畔,山川猶護睦親亭。


畫角聲中,彩帳題詩思夢筆;

青燈影畔,玉壺攜酒想觀瀾。


古洞聯翩,畢嶺舊存仙杵妙;

清溪浩蕩,總章新過客帆多。


四野無虞,詩禮競推長樂里;

庶民有慶,謳歌爭出太平坊。


書院沉沉,綠水半灣連渡口;

仙樓翼翼,白云一抹護山腰。


載酒攀花,月夜乘舟過水北;

囊琴采藥,霜天被褐過郊陽。

下聯“過”疑為“渡”。


莪衍名儒,霽月遠涵蓮葉渡;

傳成烈女,清風高拂桂林橋。

懷疑者可能又要說了,這是一個人的作品,不具有代表性。哎,其真其偽,諸君明鑒。

帶自對的兩段式對聯

之前咱們說了,句中存在自對的時候可以直接視為一句,只看自對部分句腳的平仄。這樣接下來分析句腳平仄幾乎也沒啥好說的,因為只要把自對視為一句,兩段式嚴格按平仄、仄平這樣來,所有帶自對的兩段式對聯都符合規(guī)律。我們還是舉幾個例子來看。


且開拓心胸,看漢水波濤,峴山風月;

若評論人物,有武侯經濟,工部文章。

趙尚輔題湖北襄陽督學行臺聯,出自《對聯話》。此聯看似三個分句,其實如果把自對放一起,其實就是兩個分句!扒摇薄ⅰ翱础、“若”、“有”四個領字分別領起一句,特別是下聯,樸實如話,而摘取的兩個自對成分,看似隨意,卻又提綱挈領、嚴格切題,實在是起句+自對部分這種格式的典范之作。值得一提的是,這種格式下的起句絕對是上聯句腳平聲、下聯句腳仄聲,或者說這才是正格,倒不是因為三段式句腳平仄的平平仄/仄仄平,而是因為兩段式對聯須以平仄/仄平來組織,自對部分由后往前推導。

但是這么說的話,有些記憶力比較好的同學會想起一副對聯:


學成君子,如麟鳳之為祥,而龍虎之為變;

德在生民,如雨露之為澤,而雷霆之為威。

這聯出自《楹聯叢話》,據說是朱熹題松溪縣學明倫堂對聯。老朱可是儒學大家阿,這聯將自對視為一體,上聯句腳仄仄,下聯句腳平平,怎么說?

是的,例子很具體,作者也很牛逼。但私以為這聯是對聯史上的早期作品,格律不像后來清民時期那么成型,夸張點說孤立不證、不足為據,并且確實兩段式將自對置于聯尾這種格式下幾乎都是平仄/仄平。

類似的,《楹聯叢話》中還有一例是違背咱們之前理論的,我本想放到最后補遺的時候把這部分單獨拎出來討論,但今天既然說到這,還是先放出來吧:


隔秋水一湖耳,看岸花送客,檣燕留人,此境原非異土;

共明月千里兮,記夜醉長沙,曉浮湘水,相逢好話家山。

湖北漢口長沙會館聯,作者清代重臣陶澍。應該說陶澍是對聯史上不可忽視的一位重要人物,在全國許多地方都留下過精彩的作品,但其對聯中,以仄聲作起句的對聯,似乎除此之外是真沒有了。并且我們可以關注一下導致上聯起句句腳成為仄聲、下聯起句句腳成為平聲的字,都是在語意表達上可以去掉的虛字,為什么他要這樣用?陶老師你是不是想引開我們的注意力,讓我們忽略中間自對是偷懶的?哈哈真的有點搞不懂了。

說回到起句+自對的句式,其實陶澍就有一作:


誰與共三秋,有江上曹娥,溪邊蔣妹;

我來游此地,正湖心月白,門外清風。

聯題江蘇高郵露筋祠?梢粤粢獾降氖,這個格式和前面趙尚輔的作品幾乎一致,只是起句一為領字句,一為律句。

到這了我們再回頭看之前提到過的一個對聯:


居室聯

俞樾

嘆老夫畢世居稽,藏書數萬卷,讀書數千卷,著書數百卷;

喜小孫連番徼倖,院試第一人,省試第二人,廷試第三人。

之前我們可能覺得句腳是上聯平仄仄仄,下聯仄平平平,現在我們如果像把自對視為一體一樣,把疊句部分視為一體,句腳就成了平仄/仄平。類似的句腳存在疊句的對聯,大家可以去考察一下。

自對若出現在起句,我們先不看例子,試想一下格律會是怎樣。自對部分句腳上聯是平,下聯是仄,上聯自對+結句是平仄,下聯自對+結句是平仄,把自對分開的話上聯將是仄平仄,下聯將是平仄平。按道理說應該是這樣哈,下面我們舉幾個例子看對不對。


怡園

顧文鼎

欺寒茸帽,拂雪金鞭,漸為尋花來去;

款語梅邊,讀書松外,幾番問竹平安。


微書屋聯

趙烈文

新煙驚換,舊雨難招,嘯歌且盡平生事;

款竹門深,移華檻小,林泉都在臥游邊。


壺園

何栻

釀五百斛酒,讀三十車書,于愿足矣;

制千丈大裘,營萬間廣廈,何日能之。

以上諸聯出自胡君復《古今對聯匯選·園林一》,好像都符合咱們說的規(guī)律哈。

好了,到這兒總結一下,今天咱們說了兩段式的對聯,需要注意幾個問題:

1、因為兩段式較三段式,自身限制導致它沒有明顯的中間過渡句,所以前后兩分句(段)需要極強的聯系,不然就會顯得各自為政,句斷且意不連;

2、把自對視為一個整體放在整個對聯結構中去看,只關注自對句腳的平仄,不論自對出現在首句還是尾句,都符合兩段式對聯句腳平仄上聯當是平仄、下聯當是仄平的規(guī)律。(自對放中間呢?)

說到這兒我又想起來一個比較特殊的例子,大家看看:


趙子龍墓

佚名

以此橫身膽,曾當百萬兵,千秋草木余生氣;

奠公一杯酒,試問三分國,幾個英雄得壽終。

上聯是個“起”-“收”的結構,下聯則是“起”-“承”-“收”的結構,結構不一致也能成為對聯?不是吧,按照《聯律通則》中“六要素”的規(guī)定,這樣的對聯應該開除聯籍才對。

好啦,文章最后,照例給出一些對聯供大家參考。今天這些對聯來自趙曾望的《江南趙氏楹聯叢話·上卷(中)》和李承銜的《自怡軒楹聯剩話》。這兩本書其實還有點聯系,趙曾望曾經嘲諷過李承銜這本書,不過這又是另外的故事了。選這些章節(jié)中兩個分句及以上的對聯——當然趙曾望的并沒有選,他比較喜歡寫長聯,所以直接就選了前十副,而且個人覺得趙曾望這本書和他的對聯風格都很突出。


挽蔡佩鸞外姊

鄒增式

中表況同庚,記從束發(fā)相依,最難忘楊柳樓前,弱妹幼兄齊作。

秋冬方卻病,正慶豐頤復舊,萬不料杏花雨里,老親稚子忽長離。


泰山

彭玉麟

我本楚狂人,五岳尋山不辭遠;

地猶鄒氏邑,萬方多難此登臨。


泰山

趙曾望

濤捧日輪高,我將往第一蓬萊,提筆長吟,先向朝陽鳴采鳳;

石黏云絮合,誰實念大千禾黍,屯膏下逮,遍教霖雨起哀鴻。


挽薇亦伯父

趙曾望

偕先君署行義午,予小于雖藐諸孤,每謁公輒聞往事;

惟天下尊爵齒德,我伯父實兼其二,知傳世不在文章。


慶樂園戲臺

趙曾望

歌吹繼南朝,試聽響遏行云,問玉樹當年,盈耳何如新樂府;

江山凌北固,莫羨神游明月,看銀花不夜,置身已在廣寒宮。


挽袁善母

趙曾望

李密苦陳情,詎使臣龍節(jié)方歸,夢警北堂,忽痛驚風摧綠筍;

敬姜勤盡職,倘小子鳳池重到,誥崇南岳,定承湛露寫黃麻。


挽聶石泉母

趙曾望

母夫人教子有方,君不見萬戶豐穰,青苗永罷中朝法;

女菩薩歸真無病,我為揚一生勤儉,彤管新標內史文。


賀支恒榮母七十壽辰

趙曾望

圣母古名媛,鴻案齊眉,長依桂海歸云,正筴同修無量壽;

賢郎今太史,鸞書在手,高捧蓬山明月,當筵來照合家歡。


代劉少臣挽柳封翁

趙曾望

苦節(jié)女宗師,天令長者承祧,致一門孝子慈孫,甲于里黨;

樂施民父母,人既同然誦德,合四境孤兒寡婦,丁此憂艱。


代王槱山挽友母

趙曾望

登堂拜母,歡若一家,我與文郎,約為兄弟;

閉閣治人,壽凡百歲,天令賢媼,長爾子孫。

以上《江南趙氏楹聯叢話》


許氏家廟

佚名

歷子丑辰未戌亥,十六科鼎望蟬聯,酉歲再疊雙,午歲又疊雙,卯歲三疊雙,雙雙喜報金花帖;

合父子叔侄弟兄,廿余載聲華鵲起,同封榮四代,同堂逢五代,同居剛七代,代代名登玉筍班。

佚名

軺乘四輔,節(jié)擁雙江,兄弟建鴻猷,喜膺五代嘉祥,何止一門三進士;

嗣邁六賢,孫逾八俊,曾元承燕翼,渥荷九重恩寵,又看十子七登科。


桐城張英門聯

佚名

綠水青山,任老夫逍遙歲月;

紫扉黃閣,看吾兒黼黻升平。


僧舍

徐鼒

正關心軍務倉皇,幾點疏鐘,此地離城二十里;

喜到眼秋光明凈,一杯濁酒,昨宵知己兩三人。


送林漸逵

徐鼒

公侯獎譽,宗族交推,能撐持亂后鄉(xiāng)閭,如君幾個;

樵子烹茶,村童進酒,得消受閑中風月,待我重來。


贈張啟圖

湯敦甫

經訓傳家,姑蘇姑熟;

文章華國,戊辰庚辰。


嘉慶辛未大考巧對

佚名

三月十八,八月十三,圣祖祖孫雙萬壽;

一等第四,四等第一,編修修撰兩同年。


贈顏崇禮

茅森

具菩薩心,有圣賢學,兼豪俠風,及身擁十萬金錢,到今日仍然赤手;

拯黎元爭,靖妖孽氛,排國家難,卻敵抵三千鐵弩,笑凌煙少此丹忱。


賀李太公六十壽辰

楊啟

分雅良辰,近重九日;

承歡有子,為第一人。


賀李夫人六十壽辰

佚名

春酒稱觴,百花獻壽;

宮袍舞彩,四牡還朝。


以上《自怡軒楹聯剩話》

猜您喜歡

評論區(qū)

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:

長聯平仄規(guī)律兩段

對聯分類

對聯知識

熱門對聯

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