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中國對聯(lián)網(wǎng)首頁對聯(lián)知識古今聯(lián)話景常春:《古今集聯(lián)》編者姓名考

景常春:《古今集聯(lián)》編者姓名考

2019-12-15 23:04:13有趣的學長TheStoryTeller 0條評論

《古今集聯(lián)》書影,圖片均來自網(wǎng)絡


一、考證緣由之起

《古今集聯(lián)》一書,初版于清同治十三年(1874),署雙魚罌齋主人輯錄。該書收入了清晚期莫友芝、何紹基、唐詩甫、張炳堃、周壽昌五人集句、集字對聯(lián)共3374副,是一部影響較大的集聯(lián)專著。顧平旦、常江、曾葆泉編《中國對聯(lián)大辭典》云:“刻版藏京都琉璃廠”,又云:此書后以《新鐫古今集聯(lián)》為書名,于光緒廿九年(1903)刊刻,署張世凖輯,所錄集聯(lián)作者仍為上述五人。但是,后一書今天似乎下落不詳,筆者曾于市面尋找,自然是沒有蹤影;筆者又于網(wǎng)上見到不少對聯(lián)古籍實物書影(包括《古今集聯(lián)》),很希望能看到后一書書影加以證實,結(jié)果都是據(jù)常江《古今對聯(lián)書目》編發(fā)的電子稿對聯(lián)書名而已,其中有《新鐫古今集聯(lián)》書名。常江“書目”云:同治版藏南京圖書館,光緒版藏天津圖書館。但天津古籍書店1991年影印重版此書,仍據(jù)的同治版而并不是藏于天津的光緒版。因此書前后兩版署名不一,而后一書又難見實物,至今未悉雙魚罌齋主人的真名實姓。此文寫于五六年前,近在2019年底,方于網(wǎng)上見到了光緒版的書影,應該是重版同治本。

后來,筆者在查閱清代擅長于集聯(lián)的作者時,讀清末朱應鎬編的《楹聯(lián)新話》一書,在卷八“集古”類看到:“張部郎世凖嘗輯道、咸間書家集字楹帖刻于都門”。朱介紹此書時,并對所云的書家何子貞、莫友芝、唐詩甫、周荇農(nóng)、張鹿仙五人之作,分類例舉一聯(lián)。筆者逐一與《古今集聯(lián)》核對,結(jié)果全部相同,而且連例舉五人的順序也一樣。謹錄如下為證:

《楹聯(lián)新話》   《古今集聯(lián)》(綠色字指此)

莫友芝:耀此馨香雖遠猶近//納我镕范有實若虛   此為莫氏集漢碑,在第一副

莫友芝:仁德大隆吉慶長久//和氣所舍福祿光明   此為莫氏集易林,在第二副

莫友芝:詩書敦夙好//山水有清音   此為莫氏集六朝句,在第二副

莫友芝:顧視清高氣深穩(wěn)//文章彪炳光陸離   此為莫氏集唐句,在第一副

何紹基:同心席地二三子//直節(jié)參天十八公   此為何氏集爭座位帖,在第一副

何紹基:老竹亭間生古趣//初蘭天氣得春陰   此為何氏集禊帖,在第一副

唐詩甫:人能輔世無如德//學可傳家止有經(jīng)   此為唐氏集多寶塔帖,在第一副

周壽昌:古事萬言咸足信//清修一日不能虛   此為周氏集禊帖,在第廿四副

張炳堃:生天成佛謝靈運//曠世知音鐘子期   此為張氏集圣教序,在第六副


二、書中作者身世

《古今集聯(lián)》所云這五人都是集聯(lián)高手,其中最為人們推崇的是何紹基(子貞),他因最負書法名氣而稱著于世,此書收其集聯(lián)967副。其他四人則為今人知之不多,茲分別略作簡介。

莫友芝(1811-1871),字子偲,別號郘亭、紫泉,晚又稱眲叟。貴州獨山人,書齋名“影山草堂”。21歲即考中舉人,名冠鄉(xiāng)里,曾官知縣。屢試不售,乃絕棄功名,游幕潛學,搜籍訪碑,發(fā)覆窮源,終成一代碩儒。是晚清著名的文學家和書法家,也是長于經(jīng)學、版本目錄學、金石學諸門類的大學者,涉獵頗廣,著述甚多。他曾旅居江南,到句容山中搜集梁碑,親自監(jiān)拓,深恐遺落一字,并撰寫《梁石記》一卷,詳加論釋。他所搜集的漢代碑頭篆刻有百余通之多,他自己的篆書就是仿照漢代碑頭篆刻而成。因此,在當時書法名家中,他自成一體,人稱其書“不以姿取容,具有金石氣”,圓潤婉通,有古雅之勢。同時,莫友芝在研究碑學時,每每集字為聯(lián),因而才有《古今集聯(lián)》收他集漢碑字、前人詩句為聯(lián)多達1350副的成果。

唐李杜(1797-1864),字詩甫,湖南祁陽人。23歲即為秀才,后多次參加科舉都落榜,于是以教書為業(yè)。年近40歲終于考上進士,進京當了一個小官。不久,選補陜西靖邊縣知縣。靖邊是個偏僻小邑,人不知書,他上任后,非常重視教育,興辦學堂,聘請學習淵博的人為書院教師。公余之暇,他又親臨學堂講授經(jīng)史。充鄉(xiāng)試同考官。后來調(diào)咸寧,也實心辦事,清理積牘800余件。咸豐元年升商州知州。同年又升道員,發(fā)往陜西,又委辦商州團練。同治元年(1862),加鹽運史。這年冬,他催湖南、湖北兩省軍餉回到祁陽,不再外出;剜l(xiāng)后,他自任縣城文昌書院山長,作聯(lián)表明自己的心跡云:“老去厭談兵,漁樵作伴;歸來仍作客,天地為廬!敝小蹲x我詩齋詩文集》。唐詩甫的集聯(lián)也作得很美,《古今集聯(lián)》中共有674副。左宗棠對聯(lián)作得那么好,也曾書寫前面例舉唐氏之聯(lián)贈友人,足見唐氏之對聯(lián)在當時就有影響。

周壽昌(1814-1884),字應甫,一字荇農(nóng),號友生、自庵等。湖南長沙人。道光二十五年(1845)進士,擢侍讀,充日講起居注官。時太平軍進入湖南,欽差大臣賽尚阿、總兵和春逗留不戰(zhàn),他上疏彈劾,時人服其敢言。次年,太平軍占領南京,分兵北伐,他又上書陳述方略,被命隨辦京畿防衛(wèi)。旋丁母憂回籍。同治時,先后任實錄館纂修總校、侍講學士、侍讀學士、署戶部左侍郎等官。光緒初任內(nèi)閣學士,署戶部。不久,以足疾辭官。遂不再出,以著述為事。著有《前漢書注校補》50卷、《后漢書注補正》8卷、《三國志注證遺》4卷、《思益堂文集·詩集》30卷等。對聯(lián)受何紹基集禊(蘭亭序)影響,也好集禊,收入《古今集聯(lián)》共240副。

張炳堃(1817—1884),原名瀛皋,字鶴甫,號鹿仙,浙江平湖人。少年好學,詩文與其兄金鏞齊名,人稱“雙丁二陸”。道光廿七年(1847)進士。改翰林院庶吉士,散館授編修。后請辭回鄉(xiāng),奉養(yǎng)父母。事畢,以道員分發(fā)湖北,深得湖廣總督李鴻章、湖北巡撫曾國荃器重,委辦局務經(jīng)年。同治十二年(1863)、光緒二年(1876)兩次出任湖北督糧道。不久告歸。天性純厚,旋里后與諸兄弟朝夕聚處,依依如童稚時。適知縣彭潤章勸民積谷,炳堃首為之倡,一舉而儲谷萬石,水旱賴以有備云。著有《抱山樓詩錄》(附詞)!豆沤窦(lián)》收其集禊143副。

我們知道,朱應鎬《楹聯(lián)新話》刊刻于1892年,已距《古今集聯(lián)》初版18年之久,故在他編自己的聯(lián)書時,應該是手中有據(jù),否則不可能所云人物和所舉聯(lián)例與《古今集聯(lián)》一致。故筆者認為,雖然朱應鎬未云“張部郎世凖”編這部書的書名,應當就是《古今集聯(lián)》,編者即張世凖。


三、編者張世凖考

那么,張世凖又是何許人也?筆者過去也不甚了了,也不知其是何地之人,查找許多清代官吏之書也一無所獲。據(jù)后上網(wǎng)查證有關(guān)信息始知,張世凖,字叔平,號瀰泉、梅癡、二酉山人等,書齋名雙魚罌齋,清湖南永綏(今花垣)人,祖籍沅陵縣城。道光廿三年(1843)舉人。出任內(nèi)閣中書,候補刑部員外郎,主管刑事檔案,與左宗堂、李鴻章、劉長佑、劉坤一等人論古證今,很為諸公所推崇。因不避權(quán)勢,秉公糾錯,敢作敢為,引起上司不滿,終未獲重用,遂潛心書畫,在京與周少白等齊名。其父開霽,字曉峰,號石莊,道光十二年舉人,初官陸安、襄陽令,以軍功升湖北糧儲,加按察使銜,江漢關(guān)監(jiān)督等。有《石莊詩集》。世凖自幼好學,尤愛書畫,其繪畫尤以墨梅為佳,縱橫槎丫,干濕互用,圈花點椒,別具一格。山水枯勁中饒淹潤,近文伯仁、僧弘仁、查士標、吳歷諸家。時人有謂其所畫為苗疆山水。后于光緒朝中期棄官從藝,遍游川黔鄂名山大川。一度寓居武漢。光緒七年(1881)回到沅陵,建舍于縣城北門,題名“鶴鳴山莊”。一度寓居武漢。

關(guān)于張世凖的生卒年有兩說:

一是1823~1891年:光緒十七年(1891),張世凖與畫友許曉東、丁百川等人離沅陵去武昌,途經(jīng)桃源,為友人繪山水畫一軸,書聯(lián)語于上:“賣畫庸書,手選桃源仙境;浮家泛宅,身是煙波釣徒”。至漢口,寓居永寧巷辰州會館。湖廣總督張之洞聞訊,過江邀其任職,世凖未從。當年卒于漢口,歸葬沅陵。

二是據(jù)張氏晚年書畫印章有“七十一”,即指自己年歲。前一說按計只活了69歲,顯然有誤。張氏鈐七十一印章有幅畫及題詞語涉武昌東湖可證,其畫為墨荷團扇一幀,款署“友鶴賢弟消夏之趣,叔平張世凖”,鈐朱文印“張”和白文印“七十一”,并綴以小詩曰:“東西南北風,我與魚戲同。一出東湖舫,都乘得意風!彼茤|湖當指武昌之湖。按卒于1891年說,又與張世凖寓居東湖書作二聯(lián)的時間相差甚遠。他這二聯(lián)及題跋把時間及緣由都說得十分清楚。其一為:

佳致真為一方最;

新詩說盡萬物情。

聯(lián)上題跋:“余在京官刑曹卅年矣,自丁母艱出都,黔而蜀,而大湖南北,遍訪名山,謀生書畫。今住鄂五年,賣得杖頭錢,因種桑東湖,非學武侯成都八百株也,安得天下人皆種桑養(yǎng)蠶,復見其者世。張世凖。”其聯(lián)、款均為行草,鈐。菏纼、叔平。上海大眾拍賣公司二00三年秋季藝術(shù)品拍賣會拍品。

第二副為:

春水方生,花明鏡里;

吾廬可愛,酒滿床頭。

聯(lián)上題跋:“環(huán)東湖而栽梅,暗香疎影,景勝孤山林逋。有知應羨我據(jù)卓泉以釀酒,春蘭秋菊,味勝堆花,杜康再造。愧為師花耶、酒耶,名于人海,豈在山九里、屋三間耶。光緒二十三年丁酉夏四月初五日,叔平張世凖識!甭(lián)、款均亦為行草。鈐。菏纼、梅癡。跋末明署光緒二十三年丁酉夏四月,即為1897年了,也就是說這年4月他還在世。再據(jù)第一副言做京官、游歷、寓鄂時間分析,從1843年中舉為官30年后離京應是1873年,寓居武昌5年,而游歷四省卻未云多少年,約算一、二年,也僅為1880年,距1897年還有18年,恐怕張世凖在武昌住不了那么長久的時間吧!我們應該注意到張世凖離京的原因,回祖籍居住等情況。張氏是丁母艱(即其母逝世)出京的,按舊俗父母去世,兒子都要守孝三年。然后再游歷四省數(shù)年,一共就有六、七年,這大概就到了1880年,接近于他1881年回祖籍沅陵居住。他回沅陵是修建了住宅并取了名字的,說明他是有長期居住的打算。也許這一住就十多年,然后才去東湖寓居,因此才在1897年時還環(huán)東湖栽冬梅,養(yǎng)春蘭,賞秋菊,在此之前于東湖如張氏自云住了五年。再說其71歲還在世,按1897年反推,張氏約出生于1826年,但與其中舉年齡不符。按此計算,張氏中舉才18歲,舊時除極個別人在20歲前中舉外,大多是20多歲。因此,估計張氏應出生于1820年左右,也可依前面第一說的1823年,存兩種觀點。而卒年自然應在1897年后,如此,張世凖可能活了近80歲。

張世凖為何要編《古今集聯(lián)》呢?一是舊時的書畫文人都好書寫詩文對聯(lián),張氏自不例外,筆者見其上面所說書于東湖二聯(lián)墨跡照片,書法即十分優(yōu)美。而且張氏亦擅作聯(lián),比他更晚的王禔(福庵)就曾重書張氏集宋代曾鞏、李綱句之聯(lián):“新黃闇綠各自媚//老鶴喬松不計年”。二是入此書的五人中,有三人都是湘籍,與張氏為同鄉(xiāng)之友,五個人生活的年代(除何子貞略早些)又都基本上與張氏同時,縱非不同籍也與張氏是為摯友。如莫友芝早在1859年就書贈張氏一聯(lián),并附跋文稱頌其藝術(shù)才能,以此足可為證。聯(lián)語為:

當其下筆逞豪俊;

得未有此奇嶙峋。

跋云:“叔平三兄,精六法,結(jié)想嘗軼元四家。上必得如唐道元、宋元章,庶幾快意耳。明一代獨服膺龍友,次則文長,皆奇創(chuàng)不可一世者。憶舊集永叔此二語,極似為叔平畫品作贊,故引似之。咸豐己未(1859)初冬,郘亭莫友芝!

從跋文可知,莫友芝非常了解張世凖的藝術(shù)水平,說他精于六法(南朝·齊·謝赫在其《古畫品錄》中提出的關(guān)于繪畫的理論),作畫直追唐宋元明的八家風格,因此集書歐陽修(永叔)這兩句極能表現(xiàn)張氏書畫氣韻的詩句贈送于他,由此也可見其二人關(guān)系情誼密切深厚。

《古今集聯(lián)》問世后,深受愛好者所珍,不少名家書寫對聯(lián)贈友,多以此為據(jù)。如曾國藩、左棠作聯(lián)水平極高,也曾書寫此書之聯(lián)贈友。曾氏書寫莫友芝集蘇東坡句“倚天照海花無數(shù)//流水高山心自知”贈一叫晉階的人;左氏除前面所舉書寫唐詩甫集句外,還書寫莫友芝集易林聯(lián)“仁德大隆吉慶長久//和氣所舍福祿光明”,贈送一位叫珊舟之人?梢娂(lián)之書作用不小。另外,我們從許多對聯(lián)書法墨跡集中,也可看到不少作品是前人或他人所集的對聯(lián),更不用說張世凖的這本書了。因此,應該說張世凖對楹聯(lián)事業(yè)作出了可貴貢獻!

猜您喜歡

評論區(qū)

猜您喜歡的對聯(lián)及詩文:

景常春古今集聯(lián)

對聯(lián)分類

對聯(lián)知識

熱門對聯(lián)

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