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(dāng)前位置:中國對聯(lián)網(wǎng)首頁對聯(lián)知識古今聯(lián)話小熬漿糊:仰賢思德品楹聯(lián)(之五)

小熬漿糊:仰賢思德品楹聯(lián)(之五)

2019-01-12 23:16:21小熬漿糊鴻漸風(fēng) 0條評論

我們近代沒出過這樣高的人,有學(xué)問的人,有涵養(yǎng)的人。

--史樹青


生死交情金縷曲,飄零涕淚玉關(guān)情。詞人風(fēng)義至今傾。

--張伯駒《從碧詞集·浣溪沙八十五首之十四》


        伴隨鑼鼓鞭炮的喧鬧和滿世界的標(biāo)語口號,歷史像個醉漢,跌跌撞撞跨進1972年,千里冰封,萬里雪飄。


      1月10日,在北京后河沿一間十來平米的小屋內(nèi),張伯駒坐在一把破舊的木椅上,長久不動,靜默不語。窗外風(fēng)刀霜劍,胸中悲憂交加。這位民國時期的“京城四少”之一,已經(jīng)七十有二,瘦骨嶙峋,完全沒有了當(dāng)年風(fēng)雅美少年的半點痕跡。四天前,陳毅元帥逝世,陳毅夫人張茜特地托自己的兒女親家、中國科學(xué)院秘書長秦力生前來向他這個元帥的好友通報了不幸的消息。以張伯駒目前“封建余孽”和“反革命分子”的身份,他沒有資格去作最后的告別和參加追悼會。但是于情于義一定要做點什么。于是,他含淚撰寫了一副挽聯(lián),托人帶了去。


        他們的友誼要追溯到50年代初。當(dāng)時受上海朋友之邀,張去上海住了些時日,其間出席一個聚會,與柳亞子聊起詩來,說到陳仲弘的詩,張請柳將自己的詞集轉(zhuǎn)贈給陳仲弘。很快收到陳的來信,約他一聚。見面后兩人縱論詩詞,十分投緣,陳評價他的詞是“北宋風(fēng)度,情采可觀”。后來陳調(diào)到北京,兩人既是詩友又是棋友,往來就更多了。這個陳仲弘便是陳毅。


        此刻已是中午,窗外寒風(fēng)呼號,天地肅殺。距后河沿僅幾里路的中南海菊香書屋里,毛澤東照例午休,但他一直輾轉(zhuǎn)反側(cè)沒能入睡。過了段時間,他忽然坐起,對工作人員說:“調(diào)車,去參加陳毅同志的追悼會!”很久以來,毛澤東基本不參加類似活動,特別是八寶山,幾乎從未去過。 時間太緊,毛澤東來不及換衣服,在睡衣外面套了一件大衣,腳蹬拖鞋就出發(fā)了。


       追悼會的規(guī)格立即提高,黨政軍領(lǐng)導(dǎo)能趕到的都趕到了,外賓及要求參加追悼會的也都能參加。電影制片廠、報社、電臺的攝影師、記者也被安排趕往八寶山。


       毛澤東在靈堂內(nèi)緩步而行,一眼就看到了張伯駒那副挽聯(lián),這大概是靈堂里最長的一副挽聯(lián)。他停下腳步,仔細看并低聲吟哦:


        仗劍從云,作干城,忠心不易。軍聲在淮海,遺愛在江南,萬庶盡銜哀。回望大好河山,永離赤縣;


        揮戈挽日,接尊俎,豪氣猶存。無愧于平生,有功于天下,九泉應(yīng)含笑。佇看重新世界,遍樹紅旗。


        挽聯(lián)依稀可窺見當(dāng)時的稍許時代氣息,然而營構(gòu)謀篇完全脫離WG流行語境,措辭精當(dāng),章法謹嚴,全聯(lián)立意高邁,氣度不凡。

        聯(lián)寫得好,書法也好。毛澤東頻頻頷首說。


毛澤東在陳毅追悼會上

       張茜趕緊告訴毛澤東,張伯駒就是那位把好多國寶級古書畫捐給國家的人,并告知了張的窘?jīng)r。毛浙東頓時記起,自己曾觀賞把玩多日的李白《上陽臺貼》,就是此人的捐贈。身在最高層的一大好處是從心所欲,這一次,太陽選擇從西邊出來。他對這個小他五歲的人動了惻隱之心,囑周恩來解決張伯駒的困難。


       陳毅是張伯駒心中的英雄,大人物,而他自己眼下卻是:

劍已沉江,戈難挽日,早消才力。換了繁華,看朱更愁碧。

       --《從碧詞集.[惜紅衣二首]之二》


        沒想到十來天后,一紙聘書送到,伯駒被聘為中國文史館館員,夫人也安排到國畫院工作。一副挽聯(lián)讓他絕處逢生。

        

 二


     憶長安春夜騁豪游,走馬擁貂裘。指銀瓶索酒,當(dāng)筵看劍,往事悠悠。

      --《從碧詞集. [八聲甘州四首] 之一


        張伯駒祖籍河南項城,1898年出生于一個詩書官宦之家,父親張鎮(zhèn)芳坐過署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,那是李鴻章坐過的位子。張伯駒天賦異稟,聰慧過人,9歲能詩。一部《古文觀止》倒背如流,20多歲時,三千多卷的《二十四史》已通讀兩遍,三百五十四卷的《資治通鑒》,他如數(shù)家珍,從頭講到尾,唐詩宋詞,脫口而出的以千首計。他自小醉心于京劇、詩詞、書法和書畫鑒藏,均有傲世絕俗的造詣。年紀輕輕就名滿京畿,人們冠以“京城四少”美名。另外三人分別是清室皇胄溥侗、袁世凱公子袁克文、張作霖公子張學(xué)良,每個人都是渾身技藝的風(fēng)雅飽學(xué)之士(不知近年來以“新京城四少”名頭招搖于市的那幾個富二代及網(wǎng)絡(luò)紅人比之若何)。


青年張伯駒攝于其居所從碧山房


        張伯駒年過半百之際迎來社會鼎革,在何香凝與鄭振鐸關(guān)照下,他頂了個文化部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虛銜,基本上賦閑。但是,在1950年代初的那幾年,張伯駒過得還算是波浪不驚。他一方面仍不遺余力地搜羅購買珍貴古書畫,一方面與北京京劇界名人一同發(fā)起成立北京市京劇基本藝術(shù)研究會,整理推出了一批傳統(tǒng)劇目。到1956年,張伯駒做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——把所藏部分珍稀文物捐贈給了國家博物館,清單如下:


        晉陸機《平復(fù)帖》卷、唐杜牧之《張好好詩》卷、宋范仲淹《道服贊》卷、蔡襄自書詩冊、黃庭堅草書卷、宋吳琚雜書詩貼、元俞和楷書等法書真跡,計八件。


       每一件都是真跡、孤本,稀世國寶,舉世無雙。僅舉三例:


       《平復(fù)帖》,為西晉大文人陸機手書真跡,距今已有近1700年,比王羲之的手跡還早七八十年,是現(xiàn)今傳世墨跡中的“開篇鼻祖”。鈴滿歷代名家的收藏朱印,滿紙生輝,被收藏界稱為 “中華第一帖”,“天下第一藏”。

 

晉. 陸機《平復(fù)帖》


       《游春圖》,隋代大畫家展子虔所繪,距今1400多年,被認為中國現(xiàn)存最早的畫作,歷代書畫界都將其奉為絕無僅有的極品,有人稱它是“國寶中的國寶”。畫卷長二尺有余,運筆精到,意趣無限,素有“天下第一畫卷”的美稱。

 

隋. 展子虔《游春圖》


      《上陽臺帖》,紙本,草書5行,共25字。是李白所書自詠四言詩:“山高水長,物象千萬,非有老筆,清壯可窮。十八日,上陽臺書,太白”。引首清高宗弘歷楷書題“青蓮逸翰”四字,正文右上宋徽宗趙佶瘦金書題簽:“ 唐李太白上陽臺”。后紙有宋徽宗趙佶,元張晏、杜本、歐陽玄、王馀慶、危素、騶魯,清乾隆皇帝題跋和觀款。這是李白傳世的唯一書跡。

 

李白《上陽臺貼》


       文化部要獎勵他20萬元,雖然幾十年里,他把數(shù)十處房產(chǎn)和幾乎全部家當(dāng)都變賣收購古書畫,從貴公子變成了窮光蛋,他卻沒有接受國家一分錢,只收下了一紙“褒獎令”。


       到了1957年,風(fēng)云突變,打擊驟至。這個向國家無償捐贈了多件無價國寶的人被打成“右派分子”,理由是組織上演封建糟粕戲劇。一說他被高層認定是大右派“章羅聯(lián)盟”帳下人物,連捐贈國寶也被說成沽名釣譽。一個未經(jīng)證實的說法,說康生曾經(jīng)向他要了幾件所藏書畫去看,張伯駒很不識相地又要了回來,未見更多資料,我不敢隨便置喙。反正張伯駒從此成為人下人,經(jīng)常被勒令寫檢討。這個寫詩倚馬可待的捷才,寫檢討卻步履維艱?葑盖,百無聊賴,在紙上東勾西描,幾株蘭花躍然紙上,又情不自禁配詩一首:


湖波渺渺怨靈均,翠竹黃陵伴夢溫。

獨抱孤芳空谷里,任他桃李自成春。


       屈原字靈均,張伯駒一定感受到了屈原“朝飲木蘭之墜露,夕餐秋菊之落英”的氣節(jié)情操。威武不屈,貧賤不移,張伯駒與屈原心心相印。



       無限東風(fēng)到遼天,一樣杏花妍。江南夢里,并州望處,恁自纏綿。


       春歸偏早來偏晚,別易見時難。情深千尺,憐春是我,我是誰憐。

               --張伯駒《春游詞.眼兒媚.柬玉谷》

 

        張伯駒在《五十年來我的情況》(見《周口文史.7》)中曾提到,我有兩個共產(chǎn)黨朋友,一個是陳毅,一個是宋振庭。


        1961年,窘迫潦倒的張伯駒收到一封信:信中寫道:“伯駒先生并慧素女士……若伯駒先生身體允許,可否考慮來吉林工作。又:慧素女士可一同調(diào)來吉林,在省藝術(shù)?茖W(xué)校任職!甭淇钏握裢。


        宋振庭,時任吉林省委宣傳部部長,一個有著文人風(fēng)骨情懷的共產(chǎn)黨高級官員。國畫大師傅抱石到東北寫生,宋振庭曾予接待,兩人一見如故,縱論翰墨。宋對傅的畫作作了直言不諱的評價,傅抱石聽罷,整衣鞠躬說,你是我的老師。于此可見宋振庭的藝術(shù)修為。


        幾十年后回頭來看,宋在吉林做的最有遠見和成就的事,無疑是創(chuàng)建吉林博物館。而禮請張伯駒,則成為吉林博物館確立以古書畫鑒藏為主要館藏風(fēng)格的奠基之舉。


        行前,張伯駒專程去向陳毅辭行。陳毅對他遭受的不公表示致歉,后來,又向吉林時任省委書記于毅夫打招呼,要他照顧張伯駒。有次陳毅陪周恩來去吉林,當(dāng)面對宋振庭說,張伯駒是我好朋友,要關(guān)照。


        張伯駒暫時有了棲身之地,并有一個惜才懂行的領(lǐng)導(dǎo)。宋振庭對他“執(zhí)弟子禮,以師視之”,他被任命為第一副館長(館長缺)。張伯駒對博物館建設(shè)傾注了極大的精力與熱情。他運用自己的頂級才識和在書畫收藏界的聲望人脈,組織省內(nèi)外專家舉辦相關(guān)活動,親自帶隊四處尋訪搜羅,收購精品古書畫,收獲頗豐。并又一次慷慨解囊,將幾十件收藏精品捐贈給了吉林博物館。其中有元代仇遠的《自書詩》卷、顏輝的《煮茶圖》卷、宋代趙伯嘯的《白云仙喬圖》卷、元代趙子昂的《篆書千字文》卷、明代薛素素《墨蘭圖》軸、唐人寫經(jīng)《大般若波羅蜜多經(jīng)》、唐人楷書冊等,無一不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珍品。


        特別要提及的是,離京前,他的好朋友,時任北京市委書記處書記鄧拓為他餞行,知道他秉性的鄧拓懇請他將宋代楊婕妤的百花圖留在北京,他沒答應(yīng)。這次,他把《百花圖》捐給了吉林博物館!栋倩▓D》被認為是現(xiàn)存最早的古代女畫家畫作,款識題為“楊妹妹”,經(jīng)張伯駒考證,作者實為宋寧宗皇后楊桂枝。這是他自將《平復(fù)帖》等稀世珍品捐給故宮后,僅剩的最心愛之物。直到今天,《百花圖》仍是吉林博物館的鎮(zhèn)館之寶。


宋.楊婕妤《百花圖》


        可惜好景不長,這樣平靜而忙碌的日子過了沒幾年,更大的動亂來臨。WG讓張伯駒和眾多“屁股不干凈”的“牛鬼蛇神”頓時陷入人民戰(zhàn)爭的汪洋大海中。張伯駒被帶上了“反動文人”、“歷史反革命”、“反對革命樣板戲的黑手”等八頂“帽子”。只要有對“走資派”的批斗會,張伯駒必然是以“走資派文藝戰(zhàn)線黑干將”的身份站臺示眾。據(jù)親歷者回憶,批斗最狠的一次,是勒令所有“牛鬼蛇神”繞批斗會現(xiàn)場跪地爬行一周。親歷者描述,爬了一會,有個人便落到最后爬不動了,匍匐在地,一個彪形大漢奔過去,拎著其衣服拖拽而行。這人便是張伯駒,那時他已年屆七十。


        晚年又遭大難,他對現(xiàn)實的失望(如果還不是絕望的話)已是無以復(fù)加:

滄桑陵谷幾沉淪,誰是金剛不壞身。

人世原無乾凈土,應(yīng)難浣盡大千塵。

--《從碧詞集.小秦王》


        1970年,吉林省革委會作出批示,張伯駒為“敵我矛盾,按人民內(nèi)部矛盾處理”。宜將剩勇追窮寇,博物館清退了張伯駒,發(fā)相當(dāng)于一年工資的退休金,夫婦二人被遣往舒蘭縣農(nóng)村。


        據(jù)張伯駒在WG后期寫的一份簡歷,他在被清退時,將自己剩下的古文物全部捐給了吉林博物館。計有元趙孟頫篆書千字文一卷,明王谷祥花鳥一卷(皆故宮佚失精品),明楊廷和書札一冊,唐人寫經(jīng)一卷,又寫經(jīng)一卷,宋拓圣教序一冊,明董其昌、趙宦光、張瑞圖,清陳洪綬、周亮工對聯(lián)六件,明陳古白蘭花一卷,明文震孟圖章一方,舊墨一匣及書籍等。早在WG初期,他擔(dān)心北京家中的文物損毀流失,已經(jīng)向故宮博物院捐了一批文物,包括三國魏敦煌太守倉慈寫經(jīng),及元明清人繪畫多件。

 

        想當(dāng)年,張伯駒曾在上海灘遭綁架,夫人潘素欲賣古字畫以救人,張聞知后說:寧我死,絕不賣這些字畫。如今,他傾囊捐了出去,落得個“白茫茫大地真干凈”!

       嗚呼!恕我孤陋寡聞,沒見過有這樣昧癡不諳世事的“反動文人”,倒是“有幸”見識了從上至下對這樣的人也必欲徹底除之而后快的奇特時代。


        舒蘭縣當(dāng)?shù)厣a(chǎn)大隊干部見來了兩個看不上眼的老人,看過證明材料后說:吉林省插隊落戶辦法是帶工資、帶組織關(guān)系、帶戶口。你們既已退職,退休金用完,誰負責(zé)你們的生活?不合規(guī)定,不予接收。一個農(nóng)村基層干部都比張伯駒看得明白,活得精明。

        老夫婦倆就此成了無人要無人管,流離失所的人。


 四


小巷依稀認舊門,蛛絲縈檻案堆塵。

蕭蕭梧竹易黃昏。

風(fēng)掃壁,琴斷軫,泥封廚甕酒空尊。

不知客是主人身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--《春游詞.浣溪沙.回京》

 

      張伯駒夫婦走投無路,又捱回了自己好歹熟悉,也有住房落腳的北京。殊不知他們那棟坐落于后河沿(現(xiàn)稱南海后沿)的大宅院早被別人占據(jù)了。夫婦倆成了一無戶口二無住房三無單位的“三無人員”。好說歹說,別人容留他們在宅院角落一間十來平米的小屋里住下。沒有了生活來源,在六、七年的時光中,兩個滿腹學(xué)問、一身本事的老人,也只能靠出賣家中劫余物資度日,最后家具也賣光了,靠親戚朋友的接濟生活。


       那幾年,舉目四望,“知交半零落”,也沒有了心愛的書畫文物可以展卷把玩。就是這樣難以為生的困窘處境,凸顯出張伯駒柔軟卻堅韌的硬度。正如他詞中所言:

惟待自心禪定,降魔豈有鐘馗。

--《從碧詞集.清平樂二十二首.之十二》 


       詩詞天地是他惟一不用擔(dān)心別人遽奪的世界,填詞作詩成了他惟一排遣憂懷的方式:

      夢雨回雞塞,暫歸來。牡丹江上,柳條邊外。常是東風(fēng)吹先到,無用金錢買?吹谝唬t妝絕代。三載誰知長安事,尚花容,不共滄桑改。羞白發(fā),重相對。


      沈香亭畔人何在,但憐惜,傾城傾國,淚流雙界。大宴才休還小宴,記否當(dāng)年氣概。算半世,繁華難再。全盛猶衰金輪寵,況飄零,早過春如海。剩杯酒,澆愁塊。

--《春游詞.金縷曲.回京看牡丹作》


      回首往事,歲月蹉跎。張伯駒富貴半生,潦倒半生,才華橫溢一生,蘇世獨立一生。終究,他既富且貴——富于學(xué)識,貴于人格,他是中國最后的貴族。


       國畫大師劉海粟評價張伯駒:“他是當(dāng)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。從他那廣袤的心胸涌出四條河流,那便是書畫鑒藏、詩詞、戲曲和書法!胺Q京華老名士、藝苑真學(xué)人”。張伯駒一生潛心于書畫鑒賞、戲劇藝術(shù)、詩林詞海,書畫創(chuàng)作,在所涉獵領(lǐng)域都取得了極高的成就。他究竟達到了什么水平,聽聽專家的評價——


        京劇藝術(shù):張伯駒自己認為值得一書的是三件事:一是與余叔巖亦師亦友,余傳了孟小冬三出半戲,傳李少春兩出戲,教張伯駒是四五十出戲,以致李少春等都常向他請教;二是三四十年代為河南賑災(zāi)義演《空城計》,張伯駒飾演孔明,余叔巖飾王平,王鳳卿飾趙云,程繼先飾馬岱,楊小樓飾馬謖。一眾最頂級大腕為他當(dāng)配角,眾星捧月;三是撰寫出版《紅毹紀夢詩注》、《亂彈音韻輯要》,前者被譽為20世紀中國戲曲詩史,后者是張與余叔巖合撰,后由張整理出版,是填補空白的戲劇音韻理論專著。梅葆玖說,沒有著名戲劇家張伯駒等人的建樹和努力,就沒有當(dāng)代京劇的輝煌。


張伯駒(右)與余叔巖京劇《四郎探母》劇照


       書畫鑒藏:原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、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啟功,在1998年春紀念老友張伯駒先生誕辰100周年時,揮毫題詞——“前無古人,后無來者。天下民間收藏第一人”。


       書法藝術(shù):脫胎于鐘繇、王羲之,后主要筑基于宋代“蘇、黃、米、蔡”四大家之蔡襄。劉海粟評價其“運筆如春蠶吐絲,筆筆中鋒,奪人視線,溫婉持重,飄逸酣暢,兼而有之,無浮躁藻飾之氣,目前書壇無人繼之”。學(xué)者劉葉秋說:“書兼行草,圓勁挺秀,卓然大家風(fēng)范”。


張伯駒書法


       詩詞造詣:張伯駒先后有十多種詞集問世,如《叢碧詞》、《春游詞》、《秦游詞》、《霧中詞》、《無名詞》、《續(xù)斷詞》等。他也是楹聯(lián)高手,著有聯(lián)話專著《素月樓聯(lián)語》。張伯駒自己說,他的詞主要宗師于“花間北宋”。“花間派”是以晚唐溫庭筠為鼻祖的詞壇流派,這一流派以婉約風(fēng)格著稱于世。到北宋時期由晏殊、柳永、秦少游、李清照等推向高峰。觀張伯駒詞,章法圓潤,麗采宏辭,長調(diào)哀感清艷,婉麗凄清,小令格高韻遠,秀雋之至。


       有個例子可說明張伯駒的詩詞天才:民國時期,詩詞高手們喜歡在一起打詩鐘。所謂打詩鐘,就是規(guī)定幾個必須入詩的關(guān)鍵詞,然后懸一絲線,下系銅錢。挨著絲線橫置一根線香,香燒到絲線,銅錢就會掉落,如果此時還沒按規(guī)矩完成詩句,就算認輸。打詩鐘最考驗一個人的詩詞才華。一次,一幫文人在一起打詩鐘。張伯駒抓到“魂、象,六唱”,未等銅錢落下,他已經(jīng)聯(lián)成:天末風(fēng)來群象動,夢邊秋入一魂涼。隨后,他抓到“唐、水,二唱”:未等銅錢落下,又已經(jīng)聯(lián)成:南唐久已輕孱主,飲水何須認后身。南唐指李后主,飲水指納蘭性德。妙語巧思,眾人絕倒。張的弟子,畫家楊沛說:先生總是贏,應(yīng)該輸家請客,卻大多是張先生掏錢請大家吃飯。


       學(xué)者姚平認為,張伯駒是當(dāng)代最重要的詞人,其詞為詞人之詞,除沈祖棻等極少人外,罕有其匹。著名紅學(xué)家、詩人、古典文學(xué)研究家周汝昌斷然結(jié)論:以詞人之詞論,應(yīng)以南唐后主李煜為首,以張伯駒為殿。此后,很難再產(chǎn)生真正的詞人之詞了。


    《張伯駒詞集》  張伯駒題寫書名的《對聯(lián)欣賞》



 五


        恒河沙數(shù)驚過眼、多少興亡人物。茅屋三間書百卷,是我江山半壁。黃絹辭情,白蓮禪意,自有胸中雪。金荃玉局,看來才算豪杰。


今古得失文章,勢分潮海,筆底花爭發(fā)。青史循環(huán)成與敗,不抵窗燈明滅。人世云何,吾生如此,似系千鈞發(fā)。澄潭無滓,此心還印天月。

--《從碧詞集.念奴嬌九首之九》


       慣作婉約詞的張伯駒,此詞竟如蘇詞,鐵板銅琶,暢遣胸臆,似乎是一生情懷的集中抒發(fā)。


       古人講人生三不朽,曰立功、立言、立德。立功,張伯駒于國家、民族有絕大貢獻;立言,他著述豐厚,部部精品;立德:先生一生從容簡放,俯仰自重、寵辱不驚,克己復(fù)禮,這是國手的氣度,君子的大德。在他的身上,集中體現(xiàn)了中國優(yōu)秀人文傳統(tǒng)的大氣與高貴、浩瀚與精深。所以人們不說“京城四少”,而是尊稱他為“民國公子”。


       著名學(xué)者、史學(xué)家,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史樹青說,我們近代沒出過這樣高的人,有學(xué)問的人,有涵養(yǎng)的人。


       著名經(jīng)濟學(xué)家,中國社科院院士千家駒說,我參加八寶山追悼會不知多少次。很多人悼詞寫“永垂不朽”。依我看,真正不朽者,張伯駒是一個。


       張伯駒先生生于鐘鳴鼎食之家,自幼輕車裘馬,卻毫無紈绔習(xí)氣。他為收購文物,傾家蕩產(chǎn)買買買,數(shù)十處房產(chǎn),萬貫家財散盡。后來身處逆境,受辱胯下,從不怨天尤人,還傾其所有獻獻獻。他是當(dāng)代知識分子難以企及的文化高峰,是華夏民族引以為傲的卓然大家。


      張伯駒在《叢碧書畫錄序》中自述道:“予生逢離亂,恨少讀書,三十以后嗜書畫成癖,見名跡巨制雖節(jié)用舉債猶事收蓄,人或有訾笑焉,不悔!视杷招畈槐亟K予身,為予有。但使永存吾土,世傳有緒。

        卿試擲地,當(dāng)作金石聲。


        張伯駒晚年擔(dān)任北京中國畫研究會名譽會長、中國書法家協(xié)會名譽理事、北京戲曲研究所研究員、民盟中央文教委員等職。1980年夏,其祖籍河南的一位領(lǐng)導(dǎo)來京拜訪張伯駒,說到當(dāng)今一些名人都在考慮建博物館、灌唱片將自己的藝術(shù)作品傳世,問不知先生有無考慮,張伯駒笑答:不用操心了,我的東西都在故宮里。這是先生過世前關(guān)于個人收藏的惟一一次公開感言,在場者無不肅然起敬。


晚年張伯駒


      1982年2月,張伯駒突患感冒,住進北京一家醫(yī)院,被安排在集體病房。夫人潘素以病人年邁病重向醫(yī)院申請轉(zhuǎn)到單人間,被醫(yī)院拒絕,理由是沒達到級別。很快,病情發(fā)展成肺炎。2月26日,張伯駒辭世。事后,有張伯駒的弟子到這家醫(yī)院聲淚俱下地痛斥院方:張伯駒先生不夠級別住單人間嗎?他一個人捐獻給國家的東西,足夠買下你們整個醫(yī)院!

 

       張伯駒先生曾為自己寫下一副自挽聯(lián):

      歷名山大川,對金樽檀板,滿路花綠野堂,舊雨春風(fēng),駿馬貂裘,法書寶繪,渺渺浮生,盡煙云變幻,逐鹿千年,何足道,俊才老詞人,濁世佳公子; 


      認清冰潔玉,證絮果蘭因,粘天草紅豆樹,離腸望眼,靈旗夢雨,淚帕啼箋,綿綿長恨,留秋碧傳奇,求凰一曲,最堪憐,還愿為鶼鰈,不羨作神仙。

 

張伯駒、潘素故居紀念館


       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。張伯駒先生逝世后的30余年來,多有關(guān)于先生紀念活動的消息報道。其位于北京南海后沿26號的故居已辟為“張伯駒、潘素故居紀念館”, 2018年4月2日,“予所收蓄永存吾土——張伯駒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”開幕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武英殿舉行,展品為國有博物館中經(jīng)張伯駒先生鑒藏的33件套古書畫。張伯駒先生泉下有知,當(dāng)會感到欣慰吧。


陌上人如玉,公子世無雙。


后記:謹以此小文紀念張伯駒先生誕辰120周年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(待續(xù))


2018.冬月 于武漢南湖


參考文獻:

1、張伯駒:《張伯駒詞集》.北京:文物出版社.2008. 第1版.

2、張伯駒:《叢碧書畫錄序》(復(fù)印本).北平:扶生草堂.出版時間不詳.

3、張伯駒:《紅毹紀夢詩注》.北京:寶文堂書店.1988.3.第1版.

4、張伯駒:《煙云過眼.插圖典藏本》.北京:中華書局.2014.3.第1版.

5、張傳綵、周海濱:《父親張伯駒的人生沉浮》.鄭州:《名人傳記》.2013,6.

6、榮宏君:《國寶傳奇——張伯駒》.濟南:山東人民出版社.2017.5,第1版.

7、《張伯駒先生追思集》.北京:故宮出版社.2011.9.第1版.

8、張恩嶺:《張伯駒傳》,廣州:花城出版社.2013年.第1版.

9、任鳳霞,遲秀才:《張伯駒和潘素》,長春:吉林人民出版社.1991.第1版.

10、楊嘉仁:《張伯駒及其<自書春游詞冊>》,湘潭:《中國韻文學(xué)刊》.2012.3.

猜您喜歡

評論區(qū)

猜您喜歡的對聯(lián)及詩文:

小熬漿糊趣話德品

對聯(lián)分類

對聯(lián)知識

熱門對聯(lián)

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