蘇軾與佛印時常在一起吟詩作對。有一次,蘇軾得知佛印制作了美味可口的魚放在罄下面,便吟上聯“向陽門第春常在”,卻說想不出下聯請教佛印。佛印不知是計,隨即回應了下聯“積善人家慶有余”。蘇軾忙說:“你的罄里有魚就拿出來吃吧!”這個故事流傳至今。
有個叫威水的楹聯愛好者把蘇軾與佛印的對聯,修改為“向陽門第春常在,福德人家慶有余”,作為春聯貼在門兩邊。恰好有兩個年長的楹聯愛好者成就與龍奇從威水門前走過,一看古聯中的“積善”被改為“福德”,心中便產生了疑惑:人家佛印下聯的“積善”是出自《易經》“積善之家,必有余慶”,意思是說行善的人家,一定會比別的人歡慶有余。上下聯意為:向陽的屋宇總有陽光在;積善的人家歡慶還有余。那威水連忙說:“這是古文獻研究員改后叫我這樣寫的,他理直氣壯地出示那研究員錄的資料來佐證:從《周易》找出:福德(符合道德準則),福望(符合眾人愿望);即此時的“!蓖ā案薄,作相稱、符合解。成就認為:對此解釋一般群眾不易理解,要用“福德”需作必要的注釋,這注釋在文章中可以做到;但在張貼的對聯中便無用武之地了!
對聯尤其是春聯用詞應大眾化,使一般群眾能看得明白;所以,“福德”即便符合道德標準,也最好不要用。即使要用也只能貼在書齋自我陶醉。莫用“福德”還有一個充分理由:從構詞方式來說:“福德”是由“!迸c“德”組成的并列結構名詞,在《百度漢語》網典中“福德”解為“福分和德行”,用它與動賓結構的動詞“向陽”來對便是犯詞。說至此,威水便把“福德”改為“合德”,這“合德”是動賓結構動詞,與“向陽”相對合適。此時,站在旁邊的龍奇說:“我認為還可把‘福德’改作‘積德’。這個‘積德’也是一個動賓結構動詞!背删陀终f:“按照蘇軾、佛印原聯之意,把‘福德’改作‘種德’最為妥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