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典,即引用和運用典故,借助古書中記載的一些歷史人物、神話傳說、寓言故事、軼事趣聞或有來歷的詩句、文章等,“據(jù)事以類義,援古以證今。"(劉勰《文心雕龍》)來表達自己的某種愿望或情感,是詩聯(lián)常用的一種表現(xiàn)方法。用典可以使作品語言精練,內(nèi)容豐富,增強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,作到言簡意豐,形象典雅,耐人尋味,提高表現(xiàn)力和感染力。因而,它倍受作者青睞,廣泛運用于詩聯(lián)創(chuàng)作中。
但是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,用典適當,可收到良好的藝術效果;用典不當,則會使作品褪色。因此,用典時應注意以下幾點:
一、吃透典故,用準用好。一般說來,典故都有具體的歷史事實,有一定的實在含義。楊旭老師在談用典時,舉了一副傳統(tǒng)婚聯(lián):“彩筆鸚鵡;焦桐鳳凰!标U述聯(lián)中的四個典故,“彩筆”指南宋文學家江淹的辭藻富麗的文筆,“鸚鵡筆”指東漢禰衡高超的文筆,“焦桐”指東漢蔡邕的聲音極美的“焦尾琴”,“引鳳凰”指西漢文學家司馬相馬以琴傳情,與卓文君相愛,結(jié)為夫妻。分析上聯(lián)稱頌新人文才,下聯(lián)暗指男女成婚。對聯(lián)中用典詮釋得十分透徹,論證了這是一副詞新意美的好婚聯(lián),看出婚聯(lián)作者的妙筆匠心。
可見,只有正確理解典故的內(nèi)涵,才能恰當表達聯(lián)作的內(nèi)容。反之,若對典故理解得不夠,用典時就會牛頭不對馬嘴,不能正確表達聯(lián)作用意。若上面的婚聯(lián)中,把“鳳凰”換上“燕勞”,意思就變了。燕勞,即勞燕,指燕子和伯勞鳥,成語有“勞燕分飛”,古詩有“東飛伯勞西飛燕。”(古樂府《東飛伯勞歌》),“燕勞異路東西鳥,松柏同心上下枝!保ㄇ鍖O枝蔚《無題次彭駿孫王貽上韻》)比喻夫妻、情侶別離。試想,這樣的婚聯(lián)有多晦氣呀!
二、用典要避免盲目堆砌。典故雖然是詩聯(lián)創(chuàng)作的好材料,但不能濫用。究竟是否用典,在哪里用典,用幾處典?須根據(jù)作品的需要和作者的駕馭能力來定。該用時便用,不該用時不用。能用好時便用,用不好時不用。若把用典或多用典,當作顯擺,炫奇斗博,為用典而用典,就大錯特錯了!
如李白的思鄉(xiāng)詩《靜夜思》:“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舉頭望明月,低頭思故鄉(xiāng)!比粼谠娭袚Q用一個典故“莼鱸”(據(jù)《晉書張翰傳》記載:“張翰在洛,因見秋風起,乃思吳中苑菜莼羹、鱸魚膾,曰:‘人生貴適忘,何能羈宦數(shù)千里以要名爵乎?’遂命駕而歸!边@故事被傳為佳話,“莼鱸之思”成了思念家鄉(xiāng)的代名詞。)把“低頭思故鄉(xiāng)”改為用典句“莼鱸思故鄉(xiāng)”,恐怕就會畫蛇添足,讓李白的原詩黯然失色,丟掉了自然和純真,而不會朗朗上口,婦孺皆知,流傳千年而不衰了。
三、用典要避免艱澀。在我國古書中,記載下來的典故多不勝數(shù),由于時代的原因,有些典故我們今天已感到生疏。所以用典時,最好選擇常見易懂的。以古詩詞中的一些文化典故為例,如:比翼鳥、連理枝(比喻恩愛夫妻)、請纓(比喻殺敵報國)、汗青(指書稿、史書)、桑榆(比喻人的晚年)、投筆(指棄文從武)、折腰(喻屈身事人)、楚歌(喻孤軍被圍或處境窘迫)、鴻鵠(比喻遠大志向)……就常用易懂。如:抱柱(比喻堅守信約)、辭第(比喻為國忘家)、獻芹(謙稱贈人的禮品菲薄,或所提的建議淺陋)、黍離(表示對國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傷感之情)、三徑(代指隱士居住的地方)、南冠(泛稱囚犯或戰(zhàn)俘)、爛柯(比喻歲月流逝,人事變遷)……就比較陌生。若用類似后者的典故,不加以注釋,一般讀者很難理解。
朱自清曾說過:“典故只是故事的意思。這所謂故事包羅的卻很廣大。經(jīng)史子集等等可以說都是的;不過詩文里引用,總以常見和易知的為主!保ā丁刺圃娙偈住抵笇Т蟾拧罚┪膶W作品應以淺近通俗為美,用典亦如此。要擯棄求古獵奇的觀念,選用大家都比較懂的、能夠一看就明白的、具有鮮明特色的典故,使詩聯(lián)作品克服艱澀生僻,發(fā)出奪目的光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