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于山西省河津市的龍門,是黃河流經(jīng)晉陜峽谷出山峽的地方。相傳是大禹治水時開鑿,故又稱為禹門口。為紀念大禹治水的功績,歷史上龍門東臺階上建有一座大禹廟。此廟依山傍水,地勢險要,建筑雄偉。據(jù)傳廟宇始建于漢代,以后各朝各代多有增修,至清朝嘉慶年間已具規(guī)模,成為布局奇特,建造精巧的宏大建筑群,是歷代文人墨客,以及晉陜等省客商匯集朝圣的絕佳去處?上Ч艔R在日寇侵犯河津時,于1938年和1942年接連毀于戰(zhàn)火。古廟遺址就在現(xiàn)在的鐵路以北,提水渠首工程以東。
大禹廟主殿、獻殿、戲臺、牌坊都刻有對聯(lián),游人墨客也留下了不少佳作。楹聯(lián)氛圍濃厚,內(nèi)涵豐富,是一處不可多得的傳統(tǒng)文化承載地。
上廟前有一牌坊,面東橫額書刻“績著河山”四字。其聯(lián)為:
一聲雷震翻河岳;
兩壁鑿開分地天。
面西橫額書刻“海宇奇觀”四字。其聯(lián)為:
嶺斷云連疑斧跡;
濤奔浪駭驚神功。
此兩副對聯(lián)形象地寫出了黃河流經(jīng)禹門口的湍急水勢。這里素有“禹門三級浪,平地一聲雷”之美嘆。咆哮的黃河滾淌在高山峽谷之間,橫沖直撞,雷霆萬鈞?駶だ伺鸷魢[飛出一層層凌空濁浪,在跌蕩中沖出龍門。
過牌坊是石板平鋪的數(shù)百步棧道,南邊臨河有鐵索護攔,北邊是懸崖峭壁。棧道盡頭有一木牌坊,上面橫書“萬世永賴”。由木牌坊進入禹廟外場,場內(nèi)聳立著三座戲臺。南戲臺宏偉雄壯,廈分兩層,系元代建筑。東西兩戲臺小巧玲瓏,華麗精美。東戲臺對聯(lián)為:
左右奏新聲,左嘯月,右吟風,聲達左右;
東西傳雅韻,東陽春,西白雪,韻滿東西。
西戲臺對聯(lián)為:
一傳楚舞,一唱吳歌,一一爭奇誰第一;
雙奏鸞笙,雙吹鳳管,雙雙斗巧自成雙。
大禹廟春秋兩季都有廟會,屆時東西戲臺都會請戲班上演各種劇目。秦晉兩地民眾紛紛前來觀看,煞是熱鬧。兩副聯(lián)爭奇斗艷,妙趣橫生,用典自然,格調(diào)高雅,疊字重字,機巧諧趣,總分結(jié)合,回環(huán)往復,跌蕩起伏,音韻流暢。讀后美不勝收,回味無窮。不愧是戲臺聯(lián)的上乘之作。
南戲臺西南角有一小亭,凌空架設,中鋪木板,上安轱轆,是廟人打水的地方。名曰“水樓”,又稱“飛閣流丹”。進水樓前有一牌樓,橫書“吞吐云雷”。有聯(lián)為:
奔騰云雨驚濤險;
變化魚龍圣地偏。
魚躍龍門的神話傳說就發(fā)生在這里。此聯(lián)既寫出了龍門的驚險奇觀,又寫出了每年三月鯉魚逆水而上,躍登龍門化而為龍的美麗傳說。
由東戲臺往北,始到禹廟山門,上書“大夏禹門廟”。門西側(cè)有一石碑,碑文為“湛甘泉書丹”,系明朝宰相薛瑄撰書。此碑史稱三絕,即文絕、書絕、刻絕。進山門廟院正中是五間大獻殿,雕梁畫棟,極為壯觀。有聯(lián)為:
壯哉山河之固;
巍然功德斯存。
再往北就是主殿“明德殿”,殿內(nèi)祀大禹之像,衣冠莊嚴,其容如生。其門聯(lián)為:
紫山巍巍,兩扇龍門朝北斗;
黃河滾滾,一條玉帶繞西秦。
正殿而北則為寢宮,系磚砌窯洞,內(nèi)塑大禹和其妻涂山氏之像。窯上建閣,名曰“禹閣凌空”,又稱“建極宮”。內(nèi)有壁畫,內(nèi)容為大禹治水的故事。禹閣山墻有兩副對聯(lián)為:
位居九五繼二帝;
治在六三第一王。
安民聚德標風闕;
治水神功著龍門。
據(jù)《周易》上講,六十四卦的首卦為乾卦,九五是乾卦中最好的爻,也是第一卦,具有帝王之相。“位居九五繼二帝”,指大禹是九五之尊,是繼堯、舜兩位帝王之后又一位英明帝王。《周易》坤卦中的第一個“六三”爻指直接從事王事帝業(yè)。又據(jù)《尚書 ·大禹謨》記載,水、火、金、木、土、谷,謂之六府,正德、利用、厚生為之三事。這里范指養(yǎng)民善政,治理國家有方,故稱大禹是“治在六三第一王”。
在大禹廟內(nèi)還有不少游人留下的對聯(lián),都從不同角度贊頌了大禹的豐功偉績或啟發(fā)教育后人。例如河東道尹崔廷獻游龍門時留下的兩副聯(lián),其一曰:
到處所見皆學問;
在家孝順便成人。
其二曰:
除澤洞于中天,四千年河漢江淮波瀾永奠;
開平成之帝運,億萬世身家性命壽域咸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