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(dāng)前位置:中國對聯(lián)網(wǎng)首頁古詩大全唐詩三百首終南別業(yè) / 初至山中 / 入山寄城中故人

終南別業(yè) / 初至山中 / 入山寄城中故人

2016-10-06 19:16:26王維唐詩三百首 0條評論

朝代:唐代

作者:王維

原文:

中歲頗好道,晚家南山陲。
興來每獨往,勝事空自知。
行到水窮處,坐看云起時。
偶然值林叟,談笑無還期。

[page][page]

譯文及注釋

作者:佚名

譯文
中年以后存有較濃的好道之心,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終南山邊陲。
興趣濃時常常獨來獨往去游玩,有快樂的事自我欣賞自我陶醉。
間或走到水的盡頭去尋求源流,間或坐看上升的云霧千變?nèi)f化。
偶然在林間遇見個把鄉(xiāng)村父老,偶與他談笑聊天每每忘了還家。

注釋
①中歲:中年。好(hào):喜好。道:這里指佛教。
②家:安家。南山:即終南山。陲(chuí):邊緣,旁邊,邊境;南山陲,指輞 川別墅所在地,意思是終南山腳下。
③勝事:美好的事。
④值:遇到。叟(sǒu):老翁。
⑤無還期:沒有回還的準(zhǔn)確時間。

參考資料:

1、 周向潮.初中生經(jīng)典誦讀200篇.杭州:浙江古籍出版社,2013:40 [page][page]

賞析

作者:佚名

  開頭兩句:“中歲頗好道,晚家南山陲。”敘述詩人中年以后即厭塵俗,而信奉佛教!巴怼笔峭砟辏弧澳仙节铩敝篙y川別墅所在地。此處原為宋之問別墅,王維得到這個地方后,完全被那里秀麗、寂靜的田園山水陶醉了。他在《山中與裴秀才迪書》的信中說:“足下方溫經(jīng),猥不敢相煩。輒便往山中,憩感興寺,與山僧飯訖而去。北涉玄灞,清月映郭;夜登華子岡,輞水淪漣,與月上下。寒山遠(yuǎn)火,明滅林外;深巷寒犬,吠聲如豹;村墟夜舂,復(fù)與疏鐘相間。此時獨坐,僮仆靜默,多思曩昔攜手賦詩,步仄徑、臨清流也!

  這段描述可以說明詩中第二聯(lián)“興來每獨往,勝事空自知”中透露出來的閑情逸致。上一句“獨往”,寫出詩人的勃勃興致;下一句“自知”,又寫出詩人欣賞美景時的樂趣。與詩人有著同樣興趣愛好的人不多,興致來時,他惟有獨自游覽,賞景怡情,能自得其樂,隨處若有所得,他不求人知,只求自己心會其趣而已。

  第三聯(lián),即說“勝事自知”。“行到水窮處”,是說隨意而行,走到哪里算哪里,然而不知不覺,竟來到流水的盡頭,看是無路可走了,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來。

  “坐看云起時”,是心情悠閑到極點的表示。云本來就給人以悠閑的感覺,也給人以無心的印象,因此陶潛才有“云無心以出岫”的話(見《歸去來辭》)。通過這一行、一到、一坐、一看的描寫,詩人此時心境的閑適也就明白地揭示出來了。此二句深為后代詩家所贊賞。近人俞陛云說:“行至水窮,若已到盡頭,而又看云起,見妙境之無窮?晌蛱幨朗伦冎疅o窮,求學(xué)之義理亦無窮。此二句有一片化機(jī)之妙。”(《詩境淺說》)這是很有見地的。再從藝術(shù)上看,這二句詩是詩中有畫,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畫!缎彤嬜V》指出:“‘行到水窮處,坐看云起時’及‘白云回望合,青靄入看無’之類,以其句法,皆所畫也!

  王維的詩與畫極富禪機(jī)禪意,文學(xué)史上尊他為「詩佛」。他的兩句話「行到水窮處,坐看云起時」,「水窮處」指的是什么?登山時溯流而上,走到最后溪流不見了。有一個可能是該處為山泉的發(fā)源地,掩于地表之下。另一個可能 是下雨之后匯集而成的澗水在此地干枯了。這個登山者走著走著,走到水不見了,索性坐下來,看見山嶺上云朵涌起。原來水上了天了,變成了云,云又可以變成雨,到時山澗又會有水了,何必絕望?

  人生境界也是如此。在生命過程中,不論經(jīng)營愛情、事業(yè)、學(xué)問等,勇往直前,后來竟發(fā)現(xiàn)是一條沒法走的絕路,山窮水盡的悲哀失落難免出現(xiàn)。此時不妨往旁邊或回頭看,也許有別的路通往別處;即使根本沒路可走,往天空看吧!雖然身體在絕境中,但是心靈還可以暢游太空,自在、愉快地欣賞大自然,體會寬廣深遠(yuǎn)的人生境界,不覺得自己窮途末路。

  此句有兩種意境第一種,身處絕境時不要失望,因為那正是希望的開始;山里的水是因雨而有的,有云起來就表示水快來了。 另一種境界是,即使現(xiàn)在不下雨也沒關(guān)系,總有一天會下雨。 從水窮到云起到下雨的過程,正如一個人在修行過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難,有身體的障礙,有心理的障礙,還有環(huán)境的障礙。如果因此而退心,要把念頭回到初發(fā)心的觀點上。初發(fā)心就是初發(fā)菩提心的時候。初發(fā)心時什么也沒有,對修行的方法、觀念都不了解。你先回溯當(dāng)時的情形再看看目前,不是已經(jīng)走了相當(dāng)長的路了嗎?所以不要失望,不要放棄。人生的每個階段也都可能發(fā)生這種狀況,如果用這種詩境來看待,處處會有活路的

  最后一聯(lián):“偶然值林叟,談笑無還期!蓖怀隽恕芭既弧倍。其實不止遇見這林叟是出于偶然,本來出游便是乘興而去,帶有偶然性!靶械剿F處”又是偶然。“偶然”二字貫穿上下,成為此次出游的一個特色。而且正因處處偶然,所以處處都是“無心的遇合”,更顯出心中的悠閑,如行云自由翱翔,如流水自由流淌,形跡毫無拘束。它寫出了詩人那種天性淡逸,超然物外的風(fēng)采,對于讀者了解王維的思想是有認(rèn)識意義的。

  這首詩沒有描繪具體的山川景物,而重在表現(xiàn)詩人隱居山間時悠閑自得的心境。詩的前六句自然閑靜,詩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世外高人,他不問世事,視山間為樂土。不刻意探幽尋勝,而能隨時隨處領(lǐng)略到大自然的美好。結(jié)尾兩句,引入人的活動,帶來生活氣息,詩人的形象也更為可親。

[page]

創(chuàng)作背景

作者:佚名

  此詩大約寫于唐肅宗乾元元年(758)之后,是王維晚年的作品。王維晚年官至尚書右丞,職務(wù)不小。其實,由于政局變化反復(fù),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艱險,便想超脫這個煩擾的塵世。他吃齋奉佛,悠閑自在,大約四十歲后,就開始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。

參考資料:

1、 張國舉.唐詩精華注譯評.長春:長春出版社,2010:109-110 2、 楊旭輝.唐詩鑒賞大辭典.北京:中華書局,2011:254-256 [page]

禪解

作者:佚名

  王維這首《終南別業(yè)》歷來吟誦甚多,王維人稱詩佛,這首是公認(rèn)的禪詩,而詩中又處處表現(xiàn)禪理,歷來解析這首詩歌的往往談王維的淡泊寧靜怡然自樂的情調(diào),而實際不達(dá)至理。劉辰翁評,"無言之境,不可說之味,不知者以為淡易",可謂深契王維之意。

  王維自稱摩詰,維摩詰居士是印度大乘佛學(xué)的代表人物,東方金粟如來轉(zhuǎn)世,而這首詩中作者意欲表達(dá)的正是這種領(lǐng)悟大乘境界時的怡然自樂。

  首聯(lián)兩句寫自己信奉佛道由來已久,晚年時隱居藍(lán)田輞川修佛學(xué)道。這兩句也正是對詩歌背景的描述。

  頷聯(lián)兩句寫自己學(xué)道興趣味濃,往往獨來獨往,而這種領(lǐng)悟禪宗至理的心境只可自己知道,不可與人言說。釋迦牟尼說自己說法49年未嘗說過一字,六祖慧能說禪宗至理非可言說,為傳佛法,吾今強(qiáng)說?芍鸺宜v的自性非空非有,非善非惡,非實非虛,非煩惱非菩提,王維領(lǐng)悟這種境界豈是自己慳吝不肯與人言說,實在無法可說。所以后來人稱東方維摩的龐蘊(yùn)居士問女兒,明明百草頭,明明祖師意如何作解。靈照也只是回答說,明明百草頭,明明祖師意。至理脫與名相語言概念,佛每每斥說,凡人偏有,小乘偏空正是如此。(可參考《高僧傳》,《楞伽經(jīng)》,《壇經(jīng)》,《維摩詰居士所說經(jīng)》,《金剛經(jīng)》)

  頸聯(lián)兩句可小解,也可大解,可知佛性不分大小,只是應(yīng)用不同。"行到水窮處,坐看云起時",水窮處指水源之處,這地方再往上就沒有水了,講作者領(lǐng)悟禪宗向上至理的情境,清凈寂然,不著不染,任從世事紛紜,英雄西煙而不著不動。正像有人問趙州從諗禪師,兩龍戲珠,哪一只會贏,趙州答說,老僧只管看。其理一趣。

  尾聯(lián)則說作者不求高不求低,隨遇而安,并能處處作樂的心態(tài)。佛家至理領(lǐng)悟的人不少,但轉(zhuǎn)過來隨處運用而不有礙的不多,所謂"荊棘叢中下腳易,月明簾下轉(zhuǎn)身難"。所以佛家有"保"和"任"之分。王維在詩中表達(dá)的正是這種"任"的心態(tài)。

本頁內(nèi)容由佚名上傳,版權(quán)歸原作者佚名所有。本站免費發(fā)布僅供學(xué)習(xí)參考,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。站務(wù)郵箱:6136706@qq.com

[page]

賞析二

作者:佚名

  全詩的著眼點在于抒發(fā)對自得其樂的閑適情趣的向往。開篇二句,由“中歲好道”“晚家南山”點明詩人隱居奉佛的人生歸宿和思想皈依。“道”,指佛家道義之精髓,即“萬法皆空”思想!爸袣q頗好道”,作者強(qiáng)調(diào)自中年起,他就已傾心佛法了,隨著時間的推移,這種傾向會越來越加劇,反映出他對塵世越來越厭倦,這與其人生際遇密切相關(guān)。一個“頗”字,點明其崇佛的虔誠心態(tài)!巴怼弊郑馓N(yùn)豐富,既可以指“晚近”,也可以指“晚年”。如果是前者,“晚家南山陲”是對現(xiàn)實隱居生活的描繪;如果是后者,則是對自己晚景的構(gòu)想。

  山林的生活自在無比,興致來臨之際,每每獨往山中信步閑走,那快意自在的感受只有詩人自己能心領(lǐng)神會。“每”,表明“興來獨往”非常頻繁,不是偶然為之!蔼殹,并非沒有同調(diào)之人,事實上,詩人隱居之際不乏同調(diào)之人與其往來唱和,如張諲、裴迪等,此處當(dāng)指詩人興致一來就等不及邀人同往了,一個灑脫的隱者形象便展現(xiàn)到了讀者面前。從字面意義上看,隱隱約約帶有些落寞,但誰又能說這種情致不是件快樂的事呢?“勝事空自知”,亦然,一個“空”字,也許帶有幾分無奈與孤獨,但詩人是陶醉于這種山林情趣間的。

  “行到水窮處,坐看云起時”即言“勝事”。在山間信步閑走,不知不覺中,已到了溪水盡頭,似乎再無路可走,但詩人卻感到眼前一片開闊,于是,索性坐下,看天上的風(fēng)起云涌。一切是那樣的自然,山間流水、白云,無不引發(fā)作者無盡的興致,足見其悠閑自在。清人沈德潛贊曰:“行所無事,一片化機(jī)。”(《唐詩別裁集》)“行到水窮處”,讓讀者體味到了“應(yīng)盡便須盡”的坦蕩;“坐看云起時”,在體味最悠閑、最自在境界的同時,又能領(lǐng)略到妙境無窮的活潑!云,有形無跡,飄忽不定,變化無窮,綿綿不絕,因而給人以無心、自在和閑散的印象,陶潛有詩云“云無心以出岫”(《歸去來兮辭》),而在佛家眼里,云又象征著“無常心”“無住心”。因此,“坐看云起時”,還蘊(yùn)藏著一種“應(yīng)無所住而生其心”的禪機(jī)。簡而言之,就是“空”,如果人能夠去掉執(zhí)著,像云般無心,就可以擺脫煩惱,得到解脫,得到自在,詩人在一坐、一看之際已經(jīng)頓悟。再看這流水、白云,已是無所分別,達(dá)到了物我一體的境界。從結(jié)構(gòu)看,“行到水窮處,坐看云起時”二句,對偶工穩(wěn),一貫而下,從藝術(shù)手法上看,此二句儼然是一幅山水畫,是“詩中有畫”也。

  結(jié)句寫作者在山間偶然碰到了“林叟”,于是無拘無束地跟其盡情談笑,以致忘了時間,詩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風(fēng)采躍然紙上,與前面獨賞山水時的灑脫自在渾然一體,使得全詩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意境!芭既弧倍郑灤┣昂,卻行跡全無,其實,“興來獨往”“行到水窮處,坐看云起時”等,何嘗不是“無心的偶然”呢?然詩人至此方借“值林叟”點出“偶然”二字,可見藝術(shù)手段之高超。因為處處“偶然”,更顯現(xiàn)出心中的悠閑自在!罢勑o還期”結(jié)句自然,卻暗藏哲理,詩人因為體悟到物我兩忘、物我一體之境,從而忘記了那流遷無常的世俗世界,這是真正的“空”境。

  這首詩沒有描繪具體的山川景物,而重在表現(xiàn)詩人隱居山間時悠閑自得的心境。詩的前六句自然閑靜,詩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世外高人,他不問世事,視山間為樂土。不刻意探幽尋勝,而能隨時隨處領(lǐng)略到大自然的美好。結(jié)尾兩句,引入人的活動,帶來生活氣息,詩人的形象也更為可親。

參考資料:

1、 楊旭輝.唐詩鑒賞大辭典.北京:中華書局,2011:254-256

猜您喜歡

評論區(qū)

猜您喜歡的對聯(lián)及詩文:

王維唐詩三百首田園寫人抒情

對聯(lián)分類

對聯(lián)知識

熱門對聯(lián)

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