峽江縣的沂溪村,是個保存比較完好的古村落,是曾姓的聚居地。春節(jié),去這里瞧瞧... ...
問題:門口掛的是什么菜?為什么要掛這菜?(答案見文末)
沂溪古風(節(jié)錄)
沂江,發(fā)端于新干的石虎老山,由東向西,流經新干的城上、潭丘、麥斜和峽江的水邊鎮(zhèn),再折西北,入新干的沂江鄉(xiāng)、塘頭鎮(zhèn),溪水潺潺,蜿蜒百里,注入贛江。沂江像一條柔曲舒展的銀鏈,嵌掛在廬陵的項脖,而那些依河而居的個個村落,恰似顆顆珍珠,閃耀著文明的光芒,璀璨絢麗。
沂江河依勢西行,一個馬蹄形彎后,竟然向北四十多里,而沂溪村就在馬蹄形的彎角,河的南岸。
沂溪村是曾姓聚居地,村民一千五百多,因其民國時期民宅,規(guī)模恢宏,保存較好,入選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。沂溪村的老宅,典型的廬陵風格,青磚黛瓦馬頭墻,飛檐翹角坡屋頂,古韻悠悠。
村里的路,石板鵝卵石鋪,縱橫交錯,徜徉其中,猶入迷宮。在這冬季,沂溪村的路上、石板上、墻角處,隨處可見青苔。多條僻路,長滿蕨草等雜草,有的雜草還長上了墻,長上了瓦,村中人行稀少,可想而知。
沿著這樣的村路,尋訪棟棟老房子,仿佛在歷史中徜徉。
沂溪老房子的門柱,有的直接就是青磚筑起,有少數用紅沙石條。依我看,石條做門柱的,可能是條件好的人家。這紅沙石好看,顯氣派,尤其是,這石柱上往往鑱刻高雅的對聯,上框石又浮雕,意愿家安庭睦,或者后輩勤學有為。透過有一些剝落的門柱,注意到三幅門聯,“墻前翠竹新詩料,門外青山古畫屏”,“光凌彩鳳天邊日,秀奪金鰲海上春”,“圣代即今多雨露,文昌新入有光輝”。沂溪先人之人文雅韻,可略見一斑。
沂溪的老房子,還有一個共同特點,那就是大門都比較窄小。我想,不是沂溪人小家氣,而是他們低調,不好張揚。
答:春菜。立春那天,迎春之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