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天天對聯(lián)網(wǎng)首頁對聯(lián)知識古今聯(lián)話戎馬書生何元普的詩膽文才成就

戎馬書生何元普的詩膽文才成就

2021-07-28 22:36:50景常春聯(lián)齋 0條評論

內(nèi)容提要:何元普《麓生詩文合集》是其第一部專著,是他任湖北荊宜施道道員、甘肅安肅道(即甘涼道)道員時,四五年間的詩文合集,共十卷。何氏詩作大多抒懷寄慨,記事寫實,吊古感嘆等,詩句發(fā)自肺腑,筆鋒銳利,主持正義,黑白分明,以公為重。記錄了隴上兵戈戰(zhàn)亂、民逃地荒、籌糧困難重重的境遇,以及擊敗回民軍隊的事例等。文章對《四書》《五經(jīng)》及古文等的內(nèi)容,縱談博議,見解深邃,精辟絕倫,淋漓盡致,構(gòu)思行文精到,具有針對性、實際意義,值得重視。

關(guān)鍵詞:何元普;《麓生詩文合集》;內(nèi)容;成就

 

 一、何元普家世生平及其著述

 何元普(1829—1902),字芝亭,號麓生,又號金臺山樵、翡蘭舊侶,書室名靜齋、藏豹山房、篁溪山房,四川金堂(今屬成都)人。其祖父何涵章,號黽谷,廩貢生,候選訓(xùn)導(dǎo),掌教和成書院。二十歲即授徒,四十余年諄諄不倦,手抄古詩文數(shù)千紙。七十歲后還作小楷,見好詩文必抄錄,八十歲后能默誦全經(jīng)(何元普《麓生詩文合集·黽谷公訓(xùn)學(xué)記》)。其父何繩武(1794~1873),號肯堂。生而英異,弱冠能文章。道光五年(1825)乙酉科拔貢,兩入禮部會試不中,掌教繡川書院。乙未年(1835)大挑一等知縣分發(fā)直隸,歷任安肅、青縣、成安、任邱、天津、懷安、南宮縣知縣,欽加知州銜(《麓生詩文合集·篤愛堂家奠文》)。晚年辭歸,為繡川書院山長。

    何元普生于書香官宦之家,家道殷實,又是家中長子,被寄予厚望。幼隨父宦讀書,父恐天下有亂,延師習(xí)武。故少負奇氣,博通經(jīng)史,狀貌雄杰,有文韜武略,能槍棒拳法。又工書善詩,書法近蘇軾,詩宗杜甫。在京城時詩作在同僚中,頗受盛譽。元普咸豐二年(1852)廩生,為四川學(xué)政何紹基門生。修科舉業(yè)十五年,南北應(yīng)試七次均不中,咸豐七年(1857)出資捐官,授戶部員外郎六部司副職(《麓生詩文合集·零星時藝存編自敘》)。咸豐十年(1860),英法聯(lián)軍攻入北京,火燒圓明園,咸豐皇帝倉惶出逃。何氏以員外郎身份投筆從戎,奉旨督練留守并總理外城巡防,保衛(wèi)京師,為國抗敵,夙夜不懈,屢立戰(zhàn)功。次年,咸豐皇帝猝逝,慈禧太后發(fā)動政變并奪權(quán)。元普不幸卷入慈禧與肅順等八大顧命大臣的權(quán)力斗爭,因支持肅順而遭到慈禧的打擊,簡放河南軍營參戎,帶勇剿殺太平軍,歷燕齊豫皖秦晉江粵湘鄂隴等地。左宗棠賞識何氏的文采與武藝,贊譽其是“戎馬書生”。1862年因轉(zhuǎn)戰(zhàn)大江南北有功,被宗棠上薦,朝廷準為道員,歸部候選。1865年分發(fā)湖北,1867年任荊(州)宜(昌)施 (州,今恩施)道道員,以防河出力并擒獲教匪首功,加按察使銜。不久,元普在任上因得罪上司被彈劾,憤然還鄉(xiāng)。同治十一年(1872)冬,陜甘總督左宗棠再度舉薦,元普奉旨為甘肅安肅道(即甘涼道)道員(《麓生詩文合集·篤愛堂家奠文》),參與協(xié)剿回民起義軍,主管甘肅西部武威、張掖、酒泉所屬州縣,負責糧餉和后勤轉(zhuǎn)運,亦曾偶入新疆。元普原本赴隴于1873年二月剛到蘭州,聞父卒,返回治喪,但其安葬父后又重赴隴上。

    何元普在湖北、甘肅兩地的任職,《四川歷代文化名人辭典》(四川文藝出版社1992年版) 何元普條均有誤,湖北處作漢皇(黃)德道,這是指漢口、黃陂、德安三個地區(qū),不是荊宜施道;甘肅處作巡官,即巡道官,清代依明制各省按察司除按察使外,還有巡道官,負責巡察州、府、縣的政治、司法等方面的事情,稱分巡道、兵巡道等。但元普卻明說是節(jié)署安肅道篆,即指掌安肅道的職權(quán)。

    何氏在隴上約兩年,巡馳大漠,辦事干練,收效顯著,左宗棠等常予稱賞。但因元普性格耿直,獨持見解,常露鋒芒,與巡撫意見不合,被誣陷貪污軍餉,于同治十三年(1874)秋冬之際復(fù)遭廢黜。何從此與官場決裂,終身不再入仕,歸鄉(xiāng)專心著作近二十年。在金堂城廂古城槐樹街其府宅旁新筑柘園,建篁溪樓于園中,時常出游訪友,與文友聚會,唱和往來,著述而終老。

    何元普的著作,據(jù)《四川歷代文化名人辭典》引《金堂縣續(xù)志》等,列元普有《隨槎集》、《寄懷詩草》、《酒泉籌筆》、《尺牘偶存》、《驕散雜記》、《荊南記略》、《靜齋新集》、《麓生詩文合集》(以下簡稱“合集”)。安勇《淺析何元普___從“戎馬書生”到佛學(xué)大師》(2017年第7期《經(jīng)營管理者~上旬刊》)說,除以上書目外,何還有《藏豹山房詩文集》(以下簡稱“藏豹集”),可惜這些著作大多因戰(zhàn)亂和社會動蕩而遺失,只能見到一些篇章。筆者認為“合集”是何氏第一部刊印之著,“藏豹集”是晚年之集,從何的“合集”中提到藏豹山房多處看,應(yīng)該在后來作為了書名,可能的確遺失了。另外得悉,何的《靜齋新集四卷·散文存編一卷·楹聯(lián)一卷·時藝續(xù)存一卷》,光緒十七年(1891)何氏篁溪山房刻本,此書下落知存浙江臨海市圖書館;《篁溪山房四種》四卷,光緒二十一年(1895)繡川何氏篁溪山房刻本,下落不明。

何元普的著作為那么多,安勇認為均遺失了,但目前還是能見到“合集”,筆者有幸見到與閱讀,此著共十卷,光緒元年(1875)初夏篁溪山房刻本,何氏繡川藏板,今見于臺灣版《晚清四部叢刊》。篁溪山房應(yīng)是何氏的府第!昂霞笔,為元普1867年在湖北荊宜施道、1873年在甘肅安肅道時之作,卷一至卷五為古近體詩集,卷六至卷十是文章、簡傳、記、雜談等,有黔南人、練軍管帶前營、貴東道候補州判顏佐才、資中舉人周宗洛、蜀中才女左錫嘉、灌縣彭洵(古香)、新繁詩僧含澈(雪堂和尚)、四川學(xué)政何子貞、鄂地著名學(xué)者王柏心、布政使銜掌湖北鹽法武昌道員盛康等十多人,為之作敘、題跋、題詞、評點,他們對“合集”與何元普給予了很高地贊賞。何元普舊時以對聯(lián)聞名,殊不知他的詩文成就頗高,堪稱著名詩人、文人,可惜卻被歷史煙塵所埋沒了,世人多未曾得睹其文彩光華。

 

 二、《麓生詩文合集》詩作的吟魂詠魄

“合集”詩作,內(nèi)容有與文友唱和往來、懷友、投贈、見聞、懷古,以及記載隴上協(xié)剿回民義軍、籌措糧餉等等。卷一至卷五依次名香祖集、藏豹集、臨邊集、雪嶺集、試帖存編,共有古近體詩842首,何元普在四五年間即這么多詩,也算是高產(chǎn)了,也足以證明元普極為善詩文。何元普自敘“合集”說自己以前有《梨花書屋詩集》四卷,“合集”中文章又提到有《京華集》,這應(yīng)是元普1857年至1861年在京城時之作,但目前兩書均不知下落。

    何元普這四五年間,因都在硝煙戰(zhàn)地之中,政務(wù)軍務(wù)極重,困難不少,故他的詩作不像那些單純的文人吟詠風(fēng)光勝跡頗多,而元普較少登山臨水,游賞名勝的吟詠,略有十多首都是路過順便而為,更沒有吟風(fēng)詠月之作。何氏的詩作大多是抒懷寄慨,記事寫實,吊古感嘆等,詩句發(fā)自肺腑,筆鋒銳利。具體主要表現(xiàn)在以下幾個方面。

    (1)豪情滿懷,奮躍征程,被讒無奈,只好寄懷友人而明心志。

何元普身材魁偉,少有奇氣,處于戰(zhàn)亂動蕩年代,受父輩影響,總想入仕途施展才干,縱然科舉鄉(xiāng)試舉人七次均不中,仍捐資為官,把奔走大漠,盡心為國效力的豪情大志吟詠于詩作。但宦途兇險,爾虞我詐,反被讒言誹謗,但又無奈,只好在寄懷友人,寄書同道,自我解嘲中,予以反映、流露和感嘆。且看其詩作如何說:

    《和王子壽幽居四章》之一:“……氣漫凌云吐,心仍捧日懸。升平無可答,蒿目待豐年。”王柏心(1779~1873),晚清學(xué)者。字子壽,號螺州、雪薖、薖叟,湖北監(jiān)利人。1844年進士,授刑部主事。但窮于經(jīng)學(xué),無意仕途,任職一年,便告養(yǎng)乞歸。主荊南書院二十多年,講學(xué)立說。著有《導(dǎo)江三議》、《子壽詩抄》、《百柱堂詩抄》等。《感舊遇》之一、二:“顯皇命出使,春夢岳王祠……秋風(fēng)京兆試,落日陣云垂。轉(zhuǎn)戰(zhàn)無南北,中原大可為!薄班捪玛惲障吜(xí)氏池……王粲依劉日,張良歸漢時。賈生遇自絀,絳灌亦何知。”習(xí)氏池,亦稱習(xí)家池。習(xí)郁,為劉秀建立東漢王朝立下了顯赫戰(zhàn)功,被封為襄陽侯。他在襄陽城南,依春秋末越國大夫范蠡養(yǎng)魚方法,引白馬泉水建池養(yǎng)魚。后多借指園池名勝。絳灌,西漢絳侯周勃與潁陰侯灌嬰的并稱。均佐漢高祖定天下,建功封侯。《慨言》之一、二:“……霜月走單騎,秋風(fēng)卷大旗。綸巾誰自負,緩帶盡低垂。天地且流血,閭閻任自為!薄胺榛疬B城郭,骷髏積泮池。射雕平野闊,飲馬大河漪……。”《望洋五首》之一、三:“……遷岐走馬懷前哲,誓日揮戈起義民。比及三年期有備,苞桑王室倚疆臣!薄叭f丈崆峒使節(jié)來,西陲一律戰(zhàn)塵開。搗穴不徒定遠志,安瀾還仗出群才……!薄断瘩R池懷古》之二:“漫將牙爪搜吳魏,國士天生意氣雄。老將約誰援漢上,降王枉自出懷中……!毕瘩R池,指蜀漢大將趙云在成都的洗馬池。降王,見于李商隱《籌筆驛》:“徒令上將揮神筆,終見降王走傳車”。指諸葛亮徒然在這里揮筆運籌劃算,后主劉禪最終卻乘坐郵車去投降。此詩借趙云之口而表自己之意。蘭州曉發(fā)西渡冰橋馬上口占》:“……風(fēng)聲催曉角,冰渡穩(wěn)中流。戰(zhàn)壘平沙遠,春郊積雪浮。莫愁前路梗,開道有驊騮!薄队疋趾驮娗轭H真摯迭前韻謝之》其三:“……戎馬關(guān)山債,梅花天地心。人從軍事老,夢轉(zhuǎn)塞垣深……!薄斗鸥琛饭棚L(fēng)長調(diào):“去年走馬倚崆峒,雙劍光寒斗雪風(fēng)。布袍黧面謁主將,河湟勝算操帷中……黃河渡頭未釋冰,青萍匣里正吐恠。邊城積雪萬里長,飲馬西來沙茫!诹⒔夹嬲l與鄰,北庭寒月苦相照……!薄渡纤惹耙蝗占韽埥鹌隆罚骸啊瓗X南倚馬蠻煙阻,塞北征鴻夜雪歸?v落桃花休逐浪,況栽楊柳漸成圍……!睆堝a鑾(1843~1922),字金波(亦作坡),又字今波、今頗,四川成都縣人。監(jiān)生。幼在其父督導(dǎo)下習(xí)武,頗得家傳,早年隨軍,騎術(shù)和槍法都精絕,且“智謀膽略,學(xué)識兼?zhèn)洹薄?863年在武昌從軍,后在東北名地為官。民國后,任直隸、奉天都督、東三省宣撫使等。曾招降張作霖并收為義子。著有《張都護詩存》!恫郊矣桩寗e駕持贈元韻》:“任歌何補圣明朝,處士星橫北斗杓。老去風(fēng)塵無夢擾,積來憂患藉詩消……會見河汾展驥足,不須邊計問班超!薄恫街芪汲即河锡埐厮略崱穬墒祝骸邦l年攬轡走雄關(guān),一片湘云護蜀山……。”“百戰(zhàn)關(guān)河月滿空,馬踏青處牡丹紅……!敝苓_武(1813~1895),字夢熊,號渭臣,湘軍名將,湖南寧鄉(xiāng)人。曾在湘蜀鎮(zhèn)壓太平軍。任總兵、四川、貴州、甘肅提督加尚書銜等。工詩,善書法,師顏真卿,與新繁龍藏寺高僧雪堂上人友善!妒欠恰饭棚L(fēng)長調(diào):“……一邪執(zhí)國柄,眾正不安位。抱牘薦公朝,受恩非私地。分黨品類殊,論報心術(shù)異……所以孔孟徒,出處守道義?v使終貧賤,不敢廢本志……寵辱亦何妨,是非千古事!薄痘戮场饭棚L(fēng)長調(diào):“宦境如操舟,上水本難進。何況風(fēng)勢亂,任風(fēng)猶任運。舟重乘逆風(fēng),系纜愈耐性。輕舟浪忽狂,穩(wěn)渡趁風(fēng)順。何處無波濤,利涉各有命。古今歷宦海,茫茫不可定……可行亦可止,浮沉非所幸。寄語共濟人,此中貴自信!薄逗屯踝訅塾木铀恼隆分骸白櫚胩煜,戎馬涕成行。愧未酬明圣,嗟誰怨曲防……!鼻,遍設(shè)堤防!睹献印じ孀酉隆罚骸盁o曲防,無遏糴,無有封而不告。”《再和王子壽前韻》:“潛龍初九筮,參變奧難傳。世已張讒網(wǎng),吾寧忍盜泉。魯陽戈未返,徐孺榻曾懸……!薄稌r將去鄂有愴往事藉別同人》之三、五:“……圖面明妃成棄婦,招魂屈子枉多才。干將出匣誰虞缺,傀儡辭場尚費猜……!薄啊R革幸能免沙漠,蛾眉到底誤時妝。磨牙瘈狗還文粵,餂耳青蠅出大梁。疑謗一生聞鴂鳥,化身有蝶悟蒙莊。”圖面明妃,王昭君因不愿賄賂畫師毛延壽,毛懷恨,在王畫像的臉部點了一粒傷夫落淚痣,漢元帝按圖選妃,昭君落選。匈奴呼韓邪單于點名要美女王昭君,元帝方睹其是絕代佳人,懊悔不已,只好為江山割舍美人,以之和番。鴂鳥,伯勞鳥。此處指鴂舌踔噪之意。鴂舌亦作“鴃舌”。伯勞弄舌啼聒。比喻語言難懂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今也南蠻鴃舌之人,非先王之道!悲狗,瘋狗。指暴亂之人。典出《左傳·襄公十七年》:“國人逐瘈狗!焙蟊扔黩(qū)逐壞人或反動勢力。青蠅,喻指讒佞。《詩·小雅·青蠅》:“營營青蠅,止于棘。讒人罔極,交亂四國!薄蹲鞔疖姇猿啊罚骸板塾稳簬浝鄹∶,強仕年華志未成。曾向故山完太璞,不圖異域請長纓。雨田漸覺民生暢,草檄先教賊膽驚?倿榇蚁釉劫蓿瑖^嘵紙上縱談兵。”

    何元普應(yīng)左宗棠舉薦進甘肅后,心想今歸于左帥麾下,是再展抱負之時。即想如史上陳琳、習(xí)郁建業(yè)封侯,縱然似王粲依附于人,也希望有張良歸漢的機遇。自己雖如賈誼知不足,但周勃與灌嬰佐漢高祖定天下,建功封侯,當初他們并不知道啊。因此,元普盡心盡意,克職盡守,頂風(fēng)冒雪,馳騁大漠西北,抵御義軍,“搗穴不徒定遠志”,組織動員民眾耕種搶收,以充糧餉,像汾陽王郭子儀能展驥足。讀以上詩句,如聞其聲,如見其形。但結(jié)果反被青蠅、瘈狗而讒為越俎代庖,紙上談兵,伯勞弄舌啼聒。自己如同被棄的王昭君、招魂的屈子,痛哭窮途的阮籍,無奈之下只好學(xué)陶淵明歸隱山林。對自己的遭遇,何氏只好借寄懷友人、詩作復(fù)朋而向友人傾訴,以明己之心志,可謂是“萬里縱橫經(jīng)蠡!,“廿年壯志苦銷磨”。這方面詩作舉之如下:

    《故留守相國周公芝臺》古風(fēng)長調(diào):“……已噦高崗鳳,還飛渭水熊……賤子趨供職,斯人贊達聰……株守非因兔,鋒藏漫吐虹……顧誰借前箸,奮我挽強弓……。”周祖培(1793~1867),名之翔,字淑滋,號芝臺,祖培為官名,河南商城人(今安徽金寨)。嘉慶二十四年(1821)進士,官至刑部、兵部、戶部、吏部尚書、協(xié)辦大學(xué)士、武英殿總裁。1860年,英法聯(lián)軍攻入北京,咸豐帝逃往熱河,祖培率朝士諫留未允,被授命為留京辦事大臣并拜體仁閣大學(xué)士(實掌宰相之權(quán)),委以料理朝廷的重任。何元普也是此時奉旨督練留守并總理外城巡防,與祖培一道保衛(wèi)京師,因此標題稱“故留守”!斗顟亚霸涏嵥煞逯胸饭棚L(fēng)長調(diào):“……大農(nóng)笑仰屋,末吏請長纓。且灑君山淚,誰甘石勒盟……自得懷柔意,能無戀闕情……聞道魚珠混,難禁狐劍鳴……學(xué)士騎鯨往,故人走狗烹。我歸謝讒謗……。”鄭元善(1799~1878),字體仁,號松峰,河北廣宗人。道光五年(1825)中舉,二十一年(1841)進士,官至河南巡撫。以愛民與軍事著稱,后來的河南巡撫李鶴年贊其為“與鄭則不打,打則必被拿之”!恫浇銤O見贈元韻》之一、三:“漢上歸來客,山中見故人。龍蛇已成蟄,猿鶴本相親……回翔語鷹隼,險阻是風(fēng)塵!薄鞍溯d中原檄,孤懷大漠煙……!苯銤O,名峻章,曾供職川南!逗蜅铙疑恳娰浽崱分、二、三:“報國余詩卷,孤吟百感生。刀镮醒惡夢,暑雨變秋聲……!薄芭f事不可話,蕭然華發(fā)生……海闊波猶激,鋒藏劍不鳴……!薄啊斅啡荷叨,在陰獨鶴鳴……。”楊益豫(1820~約1880),字笠生,號建侯,四川新繁(今新都)縣人。咸豐九年(1859)舉人。同治元年(1862)進士。選翰林院庶吉士,授工部主事。同治九年(1870),周渭臣督師貴州,邀益豫主管軍中文書。主講繁江書院。光緒五年(1879)服母喪除回京,改補甘肅靖遠縣知縣。旋卒于任。工詩文,善書畫。著有《停琴寄笠山房詩集·文集》廿九卷、《立生隨筆》十二卷、《雜記》六卷等多種!兜门砉畔阏骶行l(wèi)幕中來書復(fù)寄》:“……入幕應(yīng)憐知己晚,著鞭還讓故人先。蒼蒼關(guān)塞資前箸,浩浩河流浣錦箋。異域功名吾匪任,妄思屯政議籌邊!迸礓1826~1896),字中衛(wèi),號如棠、古香、壽(壽+包耳)江漁子,四川灌縣(今都江堰市)人。博學(xué)弟子員(縣學(xué)生員)。入川督吳棠幕,以軍功保直隸州知州補用,任合江教諭,調(diào)任陜西麟游、三水、蒲城、商南等縣知縣。博學(xué)善書,書法名噪遠近。著有《麟游志草》、《灌記初稿》、《沁香館詩鈔》、《種書堂文集》等!兜脧埍贫嫁D(zhuǎn)靖遠軍中來書復(fù)寄》:“……系我宦情青海月,懷人鄉(xiāng)夢百花潭……萬里長驅(qū)應(yīng)有待,虎頭骨相屬奇男。”《寄懷彭古香老友中衛(wèi)戎幕》古風(fēng):“崚嶒賀蘭山,相望不相見。群胡莽出沒,消息兩隔斷……思鄉(xiāng)吾所同,作吏君莫羨……況經(jīng)胡地寒,老馬怯危棧!薄都膽艳墒瘶鞘罚骸啊罴慰褡,何處非窮途。思君少年日,英氣照乘珠。暗投惜知己,懷媚山一隅……橐筆走江楚,抵掌空躊躕!薄队袗硗陆逡宰猿啊分、三:“平生俠氣客幽燕,雄劍奇書累少年。一自勤王跨躍馬,梨園驚識姓名先。”“朱門誰為覓新凰,落拓悲歌粉署郎。豈有英雄無配偶,憐才一語感親王。”《買舟還蜀道出荊南寄懷與壽兼呈夢嵩》之一、三、四:“尺蠖難伸鳥在羅,廿年壯志苦銷磨。天涯鴻雁思歸切,歲晚梅花耐冷何……。”“宵旰勤求恐逸賢,大臣為國謗書先……萬里縱橫經(jīng)蠡海,半生遭際近瓜田……!薄啊燄嚧簏S公石,御冷長懷白傅裘。回首中原殘照里,干戈漂泊舊從游!薄顿泟e友人,時聞春夜驟雨》:“……鬢絲蒼去猶投縞,蘿帶青時早閉門。此后詩懷留報國,轉(zhuǎn)愁句拙負君恩。”《春夜大風(fēng)雨柬彭古香》:“春風(fēng)春雨滿春城,曉趁濃陰午睡晴。萬里從戎疑隔世,十年養(yǎng)氣愧平生……!薄锻跽\齋(名繩祖)迭韻見酬再贈》之一、三:“……升沉宦海傷孤掌,得失文章見寸心……舉世不妨夸紫綬,大名端合重青襟。退藏難挫浩然氣,歷變彌堅靜者心……!薄秾W(xué)佛語戲步雪堂見贈元韻》:“……慈航南下翻空海,意馬西歸系大峨。自在蒲團無掛礙,拈花一笑又相過!焙汉蜕校1824~1899),號雪堂,晚號潛西居士,俗姓支,四川新繁縣(今屬成都)人。新繁龍藏寺主持。善詩詞,通音律,與何元普等眾多文人交往唱和頗深。有《綠天蘭若詩集》、《禪宗直指》、《紗籠文選·詩選》等。

    從以上詩作不難看出,何元普對被誣蔑的怨氣,深感自己“升沉宦海傷孤掌”,曾經(jīng)“八載中原檄,孤懷大漠煙”,“橐筆走江楚,抵掌空躊躕”,“回翔語鷹隼,險阻是風(fēng)塵”,“海闊波猶激,鋒藏劍不鳴”,但他仍然有“退藏難挫浩然氣”,“此后詩懷留報國,轉(zhuǎn)愁句拙負君恩”的思想。

    (2)記錄了隴上兵戈戰(zhàn)亂,民逃地荒,籌糧困難重重的境遇,以及擊敗回民軍隊的事例等。

    1862年,西北的陜甘寧青回民發(fā)動了一場政治事件,過去史學(xué)界都講這一事件是受太平軍的引導(dǎo)舉行的反清起義,但近十多年以來身有人認為是暴亂,是被沙俄指使而欲建立純回族的國家。清政府派左宗棠從1868年至1873年,采取剿撫并用的政策徹底平息了這場回民事件。由于這場動亂長達十二年之久,使西北尤其是甘寧青各地漢人被大量“屠殺或逃亡,土地荒蕪,田無莊稼,民不聊生,滿目荒涼。何元普目睹這一切,吟詠了許多詩作予以描述。試略舉部分以作見證!豆┸娦小饭棚L(fēng):“……家家甕釜空,處處芻糧逼。婦孺疲轉(zhuǎn)徙,況乃屋毀折。憶昔賊來初,骨肉猶聚食。奈何遭軍后,有炕不暖席……官軍送賊歸,戰(zhàn)骨白如雪……散卒肆掠劫。殺運何時終,轉(zhuǎn)為邊民泣……。”《洪水驢傷困役也》古風(fēng):“策馬入村墟,蕭然環(huán)堵余。老婦蒿地坐,老農(nóng)野爨居。群兒無完褲,赤身臥土苴。下馬問所自,云是舊日廬。去年遇陜逆,殺戳如屠豬。窮老幸得脫,寄宿西家閭。今年大兵至,供役疲蹇驢。昨日運糧轉(zhuǎn),明日復(fù)追呼。有礳不能挽,有田不能鋤。生為離散戶,焉得石斗儲。采買奉軍食,敢言價有無……!薄队趾透吲_見贈元韻》:“……民雜戰(zhàn)耕須撫馭,官儲經(jīng)術(shù)濟艱難。荒屯有略思諸葛,邊備何時震一韓……。”《志感》之二、四:“……胡塵芳草沒,春色杏花遲。蒿目臨邊記,含情出塞詩……!薄肮拍净臒熗,頹垣斷井邊……!薄饵S草壩……逼近賊氛,民散已久,聞余至,泣訴流離,為之惻然》:“……宛馬嘶殘邊塞月,骷髏堆滿戰(zhàn)場花。將灰逆焰為誰惜,漸鈍兵機轉(zhuǎn)自嗟……。”《塞上苦寄荊南王子壽老友》古風(fēng):“……窟賊狡若兔,胡騎瘦于狗。吁嗟邊隅民,穴居破土牖。氈褐以為裳,飯茹啜粗朽。老弱儼沙蟲,男婦尚土偶。慘淡向空村,大風(fēng)回馬首……。”《邊民久困于役,書告同事諸君》古風(fēng):“……自來邊戍患,最苦是編氓。面黧骨黃瘦,似鬼猶然生。血肉既飽賊,皮膚亦供兵。枵腹荷戈助,裸體橫耒耕。見人默不語,避騎嘩然驚。欲啼窮無涕,槁立暗吞聲……乃知昔將吏,苛虎又貪鯨。畏賊甘鷹犬,屠民以為羹。村戶逃亡盡,田疇蔓荒荊……。”《勸種木棉為高臺金塔作》古風(fēng):“……何以木棉稀,致令布短縮。惰農(nóng)貪厚利,違禁播罌粟。大帥憫群生,迭諭懲薄俗。庸愚昧高厚,善政翻疑虐……剴切示吾民,衣食即生樂。十畝樹木棉,百畝樹麥谷。隙圃且植蔬,余塍可藝菽。莫教有用地,再種無用物……!薄陡手蒺伡Z連旬不至,突聞黑城賊警來書乞援,遠道無應(yīng),為之悵然》:“突聞風(fēng)鶴黑城西,一矢難加悵戍鼙。攬轡早思固唇齒,饋糧何事緩輪蹄。吾謀不用頻搔首,游騎無歸轉(zhuǎn)噬臍……。”

    隴上戰(zhàn)亂,民逃地荒,何元普要籌措糧餉極難,時常組織民眾練勇,爭搶收割回民軍隊的麥子,何氏有不少詩作為之記述。如《轉(zhuǎn)餉久不至,對月有懷》:“弱水路漫漫,龍城轉(zhuǎn)餉難。東來風(fēng)勢亂,西上月光寒……!薄端脑率巳绽ド杰婇T復(fù)破賊于肅州城下,官軍進扎雷臺,糾練刈麥,為斷糧困城之計,一快事也》:“……共說將軍真破虜,誰知老子本能兵。雙屯旗鼓登埤勢,萬頃刀鐮刈麥聲……。”《六月十三日偕紹庭直刺沿山赴前敵,視民練刈賊麥過半,遙望嘉峪感而賦此》:“戎車六月出山嵎,亂磧荒沙我馬瘖。士逐戈矛貪轉(zhuǎn)斗,兵加草木掃平蕪……。”《清水堡諭農(nóng)往刈賊麥》:“……輕騎迂回就熟路,荒村斷續(xù)見炊煙。紛紛挽運催軍粟,浩浩平沙界野田。謀戰(zhàn)尚須民力健,勸農(nóng)努力助戈鋌。”《民田已熟,調(diào)練歸刈,書致徐軍門》:“眼看夏麥已成秋,敝賦相從盍自謀!薄督鞘軘常湶荒茇,似不如留其遠者以牽賊收,其近者以供軍,遣民練各歸自收所種。官軍連營以防為剿休息土馬,待隙而乘,上策也》:“日聞戰(zhàn)伐近邊城,饑賊援糧抵死爭。民練有家須自食,傷病未復(fù)日休兵。盤中局勢無余勇,閫外聲威有定評……!

    處于戰(zhàn)亂之地,何氏自然經(jīng)常目睹甚至是接觸與回民軍的搏殺,對此他的詩每有記錄,而且標題就把緣由說得十分明白!读慊馗Z擾,毛目道梗告急,遣紹庭直刺率精騎往援,詩以送之》:“憂時刺史奮戎行,牧夢維魚鼠跳梁。西塞戰(zhàn)塵余莽積,北山民氣久夷傷……。”《官軍屯西南水源極遠,賊陰斷水道,義勇取水供軍經(jīng),宿賊復(fù)壅之。官軍南移,水益艱突,山南有雪泉流注,合軍得飲,一幸也》:“野宿孤軍刈賊田,深探虎穴銳無前。望梅何處能療渴,大漠山南有雪泉……!薄稓w化營回部也,義勇左營土勇也,每戰(zhàn)必先書此并勖》:“主客兵家要認真實,以矛陷盾倍精神。諜謀內(nèi)應(yīng)資降將,鄉(xiāng)導(dǎo)先鋒仗土民。將伯輔車誰是助,此軍幃幄太無人……!薄妒褴姇狭x勇進塔兒灣連破賊卡三十余座》:“聲聲破竹等摧枯,野戰(zhàn)風(fēng)馳士馬麤。藉手不妨民殺賊,攻心只愧將非儒。來歸勢眾空狼窟,決勝人遙握虎符……!薄冻醵赵绻ニ䞍簽吃娨悦乐罚骸靶埙庠缦滤䞍簽常R羽殲除一鼓間。生縛可能獻北闕,乘虛還恐遁南山……!薄冻侵刑映鲭y民次第安置》:“賊勢已如此,斯民豈不情。流離悲戶口,談笑斗心兵。且賚微糧活,先尋隙地耕。從容安反側(cè),鋒鏑本余生!薄度率蝗绽着_廟之戰(zhàn),(徐)昆山軍門督蜀軍馬步前進,余亦率總寨戶勇相從肅逆,背城拚拒。我軍追擊抵關(guān),為壕所阻,大勝而還》:“……馳突漫夸回部落,折沖先識漢嫖姚。關(guān)壕形勝雄何恃,山岳軍聲靜不搖……!薄妒褴娭鹑彰蛻(zhàn),傷亡不少,勇之過也》:“沖霄殺氣逐云奔,未下堅城氣已吞。一炬青磷枯戰(zhàn)骨,重圍白刃痛瘡痕……落日荒煙同野哭,故鄉(xiāng)招得幾人魂。”《聞涼軍在豐樂堡為游匪所敗,永昌護餉隊撤還》:“五涼風(fēng)鶴亙長云,游賊偏教遏賊氛……元戎規(guī)畫傳家晚,兒戲邊防過孰分……。”《盛夏官軍滾營逼近城下,賊來猛,撲勢洶不可遏。天忽雨雹反風(fēng),賊火器不能展,反走。官軍擊破之,天意滅賊,殆兆此矣》:“……地毒其能銷炎瘴,天威難測幻冰霜。借風(fēng)乘勢知無敵……!薄豆佘娚钊耄c賊相持一晝夜,土民告警,意頗岌岌,(徐)昆山夜襲連破之》:“軍事安危恃一麾,中樞輕進總非宜。謝公棋罷圍秦日,裴老郊迎入蔡時。豈盡奇兵無正法,從來突將屬偏師……。”《初四五六日迭破賊于城南,賊焚巢遁,諸壘悉平》:“休分后勁與前矛,突陣環(huán)攻馬步包。民有戒心思破釜,賊無斗志任焚巢。幾行露布傳三捷,連日雷霆震四郊……!

    從以上詩句行間,讓讀者切身感受到一幅幅刀兵四起,履險戰(zhàn)場,驚心動魄的畫卷。

    (3)崇尚杜甫與蘇東坡,見諸于詩作,步其原韻,以展示主題和內(nèi)涵。

    何元普對杜甫與蘇東坡均很崇尚,其字學(xué)東坡,其詩多學(xué)杜甫,他常讀杜甫的詩集,曾兩次作讀杜甫詩集的心得之作,所作《工部草堂懷古》(四首),足見其對杜甫的心意。元普“合集”中有一百則評詩,對杜詩他評道:“少陵詩入之艱而出之易,玩之淺而味之深,貌樸而神秀,氣疏而格整。有以柔克剛,有以拙勝巧,高下疾徐其傳聲也,郁沉頓挫其結(jié)響也……!笨梢娝麑Χ旁娧芯渴呛苌钊氲摹S绕涫呛问系挠浭聦憣嵐棚L(fēng),極如少陵公,當時的人評價仍有詩史之功。何氏古風(fēng)詩作甚多,未作詳計,除前面提到的《供軍行》《洪水驢傷困役也》《塞上苦寄荊南王子壽老友》《邊民久困于役,書告同事諸君》《故留守相國周公芝臺》等外,另如《邊計》《歲暮》《病馬行》《題張金坡君山獨立圖》等古風(fēng),都有杜甫詩史意味兒。元普崇尚杜甫步其原韻不是簡單地用其韻,而是深刻領(lǐng)悟到,只有用這個韻才能表達出詩作的主題內(nèi)涵,也可見元普是真正讀懂了杜詩,如《擬杜少陵古柏行原韻》后,又有《再擬杜少陵古柏行原韻》!昂霞敝杏杏枚鸥υ娮髟嵐11題62首,可謂不少,如《荒村寒夜愴然有感用工部詠古五首原韻》、《得荷村弟蜀中書用工部憶弟原韻》、《得家書戒潤(長子潤生)茸(茸生)兩兒廢學(xué)用工部示宗文宗武原韻》、《邊事用工部諸將五首原韻》、《思鄉(xiāng)用工部將赴成都途中有作原韻》(四首)、《東騎出關(guān)途經(jīng)營次,詩以壯之,用工部送遠原韻》等。下面試另舉幾首以見其風(fēng)味兒:

    《擬杜少陵古柏行原韻》:“先主樓桑老臣柏,主臣連枝固盤石。長材悢不植中原,垂蔭六合一咫尺……三分割據(jù)蜀江青,八陣縱橫帝城白。甫尤飄泊瀼水東,吊古頻來永安宮……上戴高光扶日月,下吞吳魏際云風(fēng)……急思雨露厚栽培,豈任斧斤甘斷送……改柯易葉慎無然,獨立乾坤且待用!倍鸥Φ摹豆虐匦小,采用比興體,借贊久經(jīng)風(fēng)霜、挺立寒空的古柏,以稱雄才大略、耿耿忠心的諸葛亮。元普此作也采用比興,贊美經(jīng)風(fēng)霜、抗嚴寒的古柏,借喻培植人才,以待重用!睹C州寓中仿工部七歌藉抒鄉(xiāng)思》七首,其一寫道:“……仗劍提師衛(wèi)帝鄉(xiāng)。晉謁先帝走灤陽,手持戎節(jié)出大梁。躍馬江淮幾戰(zhàn)場,東游庾嶺南瀟湘……沖圣西顧亟邊防,大臣力薦奮戎行。領(lǐng)袖酒泉與敦煌,村有貙兮城有狼。蕭條民氣我心傷,籌筆何日復(fù)殘疆。嗚呼一歌兮歌未畢,浩瀚塵沙愁孤立。”其二至七為敘家中父老姐弟妻兒等。杜甫的《干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》,作于杜甫處于窮愁絕境之時,展示了詩人時下復(fù)雜不平的情懷,真切感人。何氏這組詩一而在甘肅酒泉的肅州所作,已到甘肅的西北末端了,作者與杜甫一樣也心緒難安,時屆秋季,因而引發(fā)孤獨愁思,擬寫了自己京城入仕至到隴上的經(jīng)歷、懷念家中父老姐弟妻兒等。杜甫的《秦州雜詩二十首》,是以詩代簡的紀行詩,寫作者進入與離開秦州(今甘肅天水)的觀感,二十首詩或記風(fēng)物,或敘游蹤,或?qū)戇吶,或描寓居苦情,或發(fā)憂國議論,抒發(fā)了作者的傷時感亂、憂郁孤憤之情。何氏的《肅州雜詩二十首用工部秦州元韻》,此組詩亦仿杜甫之作和用原韻,寫盡在隴上的經(jīng)歷見聞及期望等等,如其三、四、六、七、十九分別寫道:“茫茫戈壁外,亂石雜荒沙。廢畝萬千頃,頹垣數(shù)十家……!薄皻堎\負嵎計,王師刈麥時。野空驍騎突,城曠角聲悲……!薄把⿴X接天山,胡塵出沒間?蛙娺t遠戍,神將據(jù)雄關(guān)。餉匱鄰稱貸,途長檄往還……!薄凹u道臨前敵,邊疇去復(fù)回。橫刀助陣急,戴笠課耕來……!薄啊翼^碑應(yīng)勒,停杯酒未干。天恩收戰(zhàn)伐,荒徼免號寒。指顧酒泉郡,迎降拜將壇。”《塞上秋興八首用工部原韻》之二、四:“雄撐隴首枕褒斜,涇渭分流表夏華……云隨開府哥舒幕,淚灑羌人越石笳。不見天山八月雪,漫空飛撲戰(zhàn)袍花!薄白兙种貜椚掀澹:诎子杏啾。座間蠅璧傷前跡,杯里蛇弓悵此時。磨刃不如藏刃善,出山又悔入山遲。浮云處處皆蒼狗,秋圃黃花系我思。”七歌、肅州雜詩、塞上秋興這三組詩,既有凄苦思親、感嘆經(jīng)歷、大志難酬、退還故里的吐露,又有蒼涼磅礴、雄渾迷茫的塞上風(fēng)光。

    對于蘇東坡,何元普雖沒有像效仿杜甫之作那么多,但仍有十多首記述蘇軾之事和仰慕東坡之懷。如《詠雪迭用東坡尖乂二詩原韻》(八首)、《雪美人用東坡尖乂原韻》(二首)、《誦坡老峽山寺詩,感袁長歸山化猿事》、《誦坡老芙蓉城感王子高遇周仙人事》、《感坡老載龍丘子入蜀事》、《跋坡老序游百步洪詩》、《感坡老記李公擇藏書地》、《感坡老和子由彭城夜雨詩》。蘇洵藏書豐富,為軾、轍兄弟創(chuàng)造了良好的學(xué)習(xí)環(huán)境。兄弟倆都養(yǎng)成了愛書、藏書的良好習(xí)慣。蘇軾在《答任師中、家漢公》中說:“門前萬竿竹,堂上四庫書!碧K軾的《李氏山房藏書記》記錄了朋友李公擇(常),在廬山白石庵僧舍建立藏書室的事跡。他說:“悅于人之耳目而適于用,用之而不弊、取之而不竭,賢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,仁智之所見各隨其分,才分不同而求無不獲者,惟書乎!”。在東坡眼中,世間萬物還真沒有什么比書籍更可親、更可愛的。何元普的《感坡老記李公擇藏書地》,以詩的形式敘述了東坡此文,并呼吁大家愛書、讀書、用書,不辜負捐書人的良苦用心。元普大概未曾游覽三蘇祠,故當有文友往赴時,即吟詩以記。如《雪堂過眉州三蘇祠以參寥詠坡,蓋自況也。余曾過眉州未謁公,聞詩有感示雪堂》:“君誦參寥句未終,我因遭際感坡公。受知兩帝讒尤眾,下筆千言數(shù)轉(zhuǎn)窮……何日眉山拜下風(fēng)!薄堆┨谜b余詩為鼓掌,如有悟者。再示之重懷坡公也》:“……何人更似蘇夫子,三載江湖欲斷魂!薄队嗉葍蓱哑鹿,而坡之生平日往來于中而不能去,亦不知其何故,更成二詩以告雪堂》:“公愛淵明我愛公,性剛忤物更誰同。鬼談聊以謝多口,詩獄偏能折圣衷……!薄靶揖尤徽儋Z生,大臣誰肯薦端明……!

   (4)吊古之才與試貼之筆,各盡其妙,盡顯光華。

    何元普宦跡南北各地,對歷史遺跡、人物的吊懷詩,除成都的之外,均是順路游覽而作。盡管如此,他的“合集”中仍收入了懷古詩作32題45首。如思孤忠、誡讒聞的《屈大夫祠》(兩首),思王佐才、感嘆遭遇的《題賈長沙傳》(兩首),感嘆相逢、謝知己的《淮陰漂母》,傷才士的《鸚鵡洲吊禰正平》,憶險阻、悔風(fēng)塵的《滟滪堆憶泊舟處》,悼詞客、感風(fēng)節(jié)的《楊子云洗墨池懷古》,憶清流、悔交游的《論割席事懷管幼安》,思儒將、感軍政的《峴山舊游》等等。下面且重點分析幾首:

    《蜀相祠懷古》(四首)之一、二、四:“鹿已屢忘勞北逐,龍如不臥向西飛。君才管樂偏安定,帝業(yè)高光正統(tǒng)歸……!薄爱斈隇樵L草廬跡,今日還游錦里祠。將相才兼公不愧,英雄淚滿我何知……王佐天生非易許,且留巾扇任人師!薄啊フl猶堪讀史,攻心我亦喜談兵。獨憐梁父長吟后,淡泊難歸隴畝耕!彼氖自娂确Q頌諸葛亮的業(yè)績,又感懷自己在鄂時游臥龍崗,并又聯(lián)想到有談兵好武之好,內(nèi)涵蘊藉!额}留侯廟》:“一錐擊秦讎,一箸定漢業(yè)。斯人非神仙,切莫誤黃石……將相皆己為,且休赤松子!薄痘搓帍R懷古》:“……漢家諸將軍前拜,若個王孫胯下來。推換我思蕭相國,悲歌誰吊大風(fēng)臺。尋常兒女不相負,豁達君王漫自猜!边@兩首詠張良、韓信之作,前者說其才能固有亦非神仙,與黃石公授兵書、與赤松子云游無關(guān)。后者惜其是奇士被高祖猜疑而殺,嘆其未能善終!睹麇濉分弧⒍骸啊灰姲最^魚鑰內(nèi),蔚然青草雁門西……我是荊南舊游客,秋風(fēng)兩度過香溪!薄啊P(guān)塞千秋愁戰(zhàn)士,琵琶一曲愧詞臣?赡軞w夢朝天子,難得籌邊仗美人……!贝俗饔筛袊@王昭君遭遇,而想到在隴上的邊防,意味深沉!豆げ坎萏脩压拧(四首)之一、二、四:“如此青山一草堂,下風(fēng)猶得拜詩王……自古中原多戰(zhàn)伐,于今錦水尚滄浪……。”“白頭幕府最傷神,忠愛從知出小臣。立馬幾回黃閣老,啼鵑一個杜陵人……!薄啊瓌e后干戈滿行路,難時草木深。十五年來重訪古,側(cè)身天地一長吟!边@組詩意在證杜工部素有的詩懷。中國詩歌史兩千多年,但惟一可稱偉大詩人者僅有杜甫,故作者稱之為詩王,這與元普那么多尊崇杜甫之詩是一脈相承的!恶R嵬懷古》(四首)之二、三、四:“……驪山清路塵如昨,不見梨花謝舊君!薄啊娀ㄢ毷振R革,況驚鼙鼓走蛾眉……!薄皩⑹可心芡豢蓿蚱藓伪貑杹砩v馬坡前一回首,荔枝紅處是邊城。”作者面對馬嵬坡,感嘆家國興亡,深感應(yīng)重視塞上邊防!饵S金臺懷古》:“……徒聞亂世英雄聚,太息成功霸業(yè)灰。騏驥果為伯樂死,火牛專向望諸來。軍儲百萬如山積,豈止千金買將才。”黃金臺亦稱招賢臺,戰(zhàn)國時燕昭王筑,故址位于河北定興縣高里鄉(xiāng)北章村臺上。據(jù)史料考證,燕昭王即位之初即著手招徠人才,有感于千金買骨故事,高筑黃金臺以招賢納士,以致名將樂毅、劇辛先后投奔燕國。1861年,何元普因支持肅順而遭慈禧打擊,簡放河南軍營參戎,帶勇剿殺太平軍而歷燕齊等十一省。于此時自然經(jīng)過黃金臺,后寫下此詩,作者認為知己比人才更重要,燕昭王縱然招賢納士,后來仍被齊國大將田單以“火牛陣”大破了燕軍!额}馬伏波傳》:“撐天銅柱今猶峙,拓地云臺古不均。虎入畫中兄子戒,蛙鳴井底帝王真……惆悵五溪山水惡,據(jù)鞍矍鑠更何人?”馬伏波,指東漢初年著名軍事家馬援,為劉秀統(tǒng)一天下立下赫赫戰(zhàn)功。東漢統(tǒng)一后,馬援雖已年邁,但仍請纓東征西討,官至伏波將軍,封新息侯。其為國盡忠,老當益壯、殞命疆場,馬革裹尸的氣概受到后人崇敬。臨死時遭人構(gòu)陷,被劉秀收回新息侯印綬。元普讀馬伏波傳,不能不為伏波鳴不平,這個曾經(jīng)在《戒兄子嚴敦書》中說畫虎類犬能害人的將軍,仍被蛙鳴小人進讒,聯(lián)想自己的經(jīng)歷,對這種小人尤生憎恨。何氏的懷古詩最有趣的是《邯鄲盧生祠》,詩為:“先生高枕在塵世,若輩饑軀走道途。過去過來皆夢耳,不侯不相亦仙乎。名韁何必論長短,幻境悠然悟有無。十載黃粱山內(nèi)熟,是莊是蝶證今吾!北R生的黃粱夢使作者明白了功名利祿不必論長論短,到頭來都是夢幻一場空。我這十年來奔波于仕途,就像是莊周化蝶蝶化莊周一樣啊,做了個很深刻地人生反省。所以何氏在第二次被誣陷廢黜后,從此與官場決裂。

    但是,何元普的懷古詩,絕大部分具有主持正義、黑白分明、以公為重的思想,這是其重要意義所在。

舊時的科舉考試有種試貼詩,也叫“賦得體”,以題前常冠以“賦得”二字得名。起源于唐代,宋神宗時被取消,元明兩代均未恢復(fù),清代自乾隆朝開始恢復(fù)這一考試項目。但在形式上有了一定的限制,其中最重要的是將它八股化了。科考命題是擷取前人詩中的一句,或擇取一個典故、一個成語,應(yīng)試者再接命題作詩。

    何元普早年攻讀時,曾聽其父專講此法,后為秀才時又專作學(xué)習(xí),作過不少,在京城時散佚殆盡。1867年在湖北荊南任道員時,見其兒輩課題乃斷續(xù)而作,共155首,收入其“合集”卷五,以此為題吟詠這么多,似屬少見。細賞其詩,玲瓏精妙,知識豐富,文詞高雅。詩作較多,不能詳舉,略賞幾首如下:

《深柳讀書堂•得書字》:“柳自先生種,堂宜大雅居。不辭今日讀,深味古人書。鶯壘排千樹,螢窗富五車。絮飛黃卷外,聲唱綠陰初。硯北煙絲重,園西翰墨儲。樓臺通四座,風(fēng)雨補三余……染衣逢圣世,負笈起吾廬!鄙盍x書堂,出自唐代劉昚虛《闕題》的頷聯(lián):“閑門向山路,深柳讀書堂”,意為閑靜的荊門面對蜿蜒的山路,讀書堂掩藏在茂密的柳樹林中。元普此詩用不少讀書著述的典故:硯北,謂幾案面南,人坐硯北。指從事著作。宋代晁說之《感事》詩:“干戈難作墻東客,疾病猶存硯北身!蔽灤埃瑫x人車胤家貧,無錢買燈油,就捕捉許多螢火蟲放在絲囊中,供夜讀時照明。后便以螢窗、螢案喻刻苦讀書。三余,指用于讀書求學(xué)問的閑余時間。典出《三國志•魏志•王肅傳》:“冬者,歲之余;夜者,日之余;陰雨者,時之余也”。染衣,僧人穿著黑色染的緇衣,因用以指出家為僧。此詩寫出了好讀人、治學(xué)者的刻苦形象!督俏逶侣涿坊•得梅字》:“跨去千年鶴,吹殘五月梅。城高長笛外,花落大江隈……一聲紅雪艷,三弄白云開。柳折關(guān)心久,榴明照眼纔。蝶飛清夢覺,龍嘯好風(fēng)來……曲終臨眺處,雅詠謫仙才!苯俏逶侣涿坊ǔ鲎岳畎住杜c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》,因此何氏此詩不是寫梅花,而是寫李白游黃鶴樓時聽笛聲的經(jīng)歷。李白聽到傳來的一聲聲笛聲,曲名《梅花落》,屬漢樂府“橫吹曲辭”。李白之意為從笛聲化出在這五月的江城,好似見到紛落的梅花。何氏此詩既稱贊吹笛人又贊賞李太白,“一聲紅雪艷,三弄白云開”這兩句極為漂亮,把笛聲形容到了極致;“雅詠謫仙才”作為收尾之句,暗指李白江城五月落梅花詩句甚美,也表達了對太白的仰慕!度漳涸姵商煊盅•得天字》:“何處春光并,梅天又雪天……高臥黃昏后,雄揮白戰(zhàn)先。飛來花似掌,呵得筆如椽。放鶴人歸夜,騎驢客到年。三更三界凈,一字一珠圓……暗香疏影外,玉屑滿吟肩!薄叭漳涸姵商煊盅,出自宋代盧梅坡的《雪梅•其二》。元普此詩寫出了大雪紛飛、梅花冒寒而開的雪梅大圖畫,使人想到結(jié)廬孤山的放鶴人林逋夜晚回家,處境不佳的小吏賈島又過了一年。在這半夜時分眾生所居的世界什么也沒有,而優(yōu)美華麗的詩章就象珍珠婉轉(zhuǎn)圓潤。除梅花的暗香疏影外,只有雪末落滿了吟詠人的雙肩。其詩意畫圖不可謂不美,從詩中可看出詩人愛雪、愛梅的癡迷精神和高雅的審美情趣。

 

三、《麓生詩文合集》文章的扛鼎筆墨

明清科舉考試時,有種文體叫時藝,實時文、八股文,也稱制義、制藝、時文、八比文?瓶紩r,題目由《四書》《五經(jīng)》中選出,考生代圣人立言,圍繞題目按照八股文格式進行寫作,內(nèi)容必須用古人的語氣,絕不允許自由發(fā)揮,而句子的長短、字的繁簡、聲調(diào)高低等也都要相對成文,字數(shù)也有限制。一篇好的八股文不僅要立意明確,有邏輯,行文之間還要有氣勢。

何元普的文章有論說文、簡傳、記、書、告示、號令、雜談等,收入“合集”卷六至卷十,其文章較多而又較好者是時藝,共有46篇。其中有他早年攻讀與七次應(yīng)考時,曾作100多篇但因散失而存26篇是之作,在付刻“合集”時,老友王誠齋(繩祖)勸其與試貼詩并重宜附刻;有20篇是教其子習(xí)此文體時,攺寫各篇之作。何氏這些文章縱談博議,見解深邃,精辟絕倫。試分析幾篇如下:

   (1).《君子懷刑,小人懷惠》,此題目出自《論語•里仁篇》:子曰:“君子懷德,小人懷土;君子懷刑,小人懷惠! 君子指的是執(zhí)政者,小人指庶民百姓。懷,想著、想念。土,封土、封地。刑,指禮法、規(guī)矩。意思是孔子說,君子思念的是道德,小人思念的是封土、封地;君子想的是法制,小人想的是恩惠。在孔子看來,君子的“視野”和“上限”是“懷德”。所以,君子每天每日所耿耿于懷、孜孜以求的是“仁德”大義,懷天下之人,懷天下之事。君子的下限是“懷刑”,君子擔心和焦慮的是:一旦自己有所失誤,也不要去觸犯道德的底線或刑律。而小人的“視野”和“上限”是“懷土”,只會停留在自己狹小的一方“鄉(xiāng)土”里,既跳不出來也走不出去。小人的下限是“懷惠”,一切以“金錢名利”為標準,為了錢,為了“小恩小惠”。

    元普的文章從五個方面進行論述:一是.禮法、規(guī)矩是對仁德的輔助,恩惠是因為封土、封地的推動,君子與小人的看法不同也在于此。而且用刑法曉喻人民,使人們都知法、畏法而守法,君子的能力和作用更能顯示出來;小恩小惠為人所信服,那么天下小人的欲望更加熾熱,因此必須加以矯正。危害與利益本來就出于一端,關(guān)系未嘗不可相合,但畏懼與貪婪卻是判若兩種思想,心之所向、意圖,不得不分明。這樣,雖然國家的典章制度得以顯示,私人的恩惠也很濃厚,而君子小人的智慧或精神卻不相等,君子小人的品類、品行卻均很固定。二是.君子思念的是道德,小人思念的是封土、封地,都是各自美好的愿望。但要看到也有君子對道德驚慌害怕,惶惶不安,也有君子對道德不看重,無所謂;對小人也要看到他貪婪封土、封地,如果沒有這樣的小人,那又怎么能辨認他的隱蔽、隱匿,又怎么能查明他貪婪已達到目的。所以,君子、小人的思念自身是有差異的。三是. 本朝所重視的是法律,有守法的君子,也有逾法的君子;噬蠈⒎ㄒ栽t令頒布給神,不稱為法而稱為刑,知道清靜夜晚的防備守護,比圣明的朝廷法律條文更殘酷一倍,未脫俗的趨利者,有得利的小人,也有失利的小人。至于說利的含義,不叫利而叫惠,因為知道小人縱然是隱約細微的留戀、舍不得的想法,與生平紛亂不安一并呈現(xiàn)出來。刑嗎,惠嗎,不必驗證于小人的經(jīng)歷、行為事跡,它自然會紛紛走來。但君子也罷,小人也罷,都無辦法檢驗他們內(nèi)心的行為,他們內(nèi)心的行為又豈能相抵消,用于囚犯的刑具、刑罰的威嚴,必須親自踐行。四是.既然有所樂而為善,自然也有恐懼、害怕不敢為惡,權(quán)衡于性命,惡,真無異于在額頭上刻字涂墨、割鼻子的標準、法則。看在眼中而恐懼于心,他一個遭受苦難或不幸的野雞,用不著君子思慮啊。四是.繁華富麗、奢侈豪華的境地,必須認真衡量,而專心于鉆營索求,是小人自欺或是貌似君子,他豈知恩惠是封土、封地的推動。富貴功名是有定數(shù)的,怎可有僥幸之想,應(yīng)安于自已的事業(yè),不要貪婪別人的東西。此必貪必得之意,矢以日夜思念、渴望,扶持、保護內(nèi)心更任意地作偽,直至知無窮的溝壑,這樣貪圖安逸享樂等于飲毒酒自殺啊。對他這種恐懼貪婪形象,何足以為小人說明道理呀。五是.于是,法制、恩惠,有各搞一套者。說法律是為小人所設(shè),但古圣人且陳述沒有求取法律的訓(xùn)誡,要求得必須是君子。由此可知君子是謹慎懲罰,只是暗地里為小人憂慮。小人之所以堅持營私,借口為了君子,各自懷著其真心去求得、去營私。而懷刑者哪怕是微小之事也敷衍;懷惠者縱然是近在三尺也置若罔聞,因此,君子、小人兩相對比,美丑更能顯出來。彰善憎惡的政治建立,具有恩惠保留,欺騙君上行私的罪名成立,又豈沒有法制存在。仔細分析,懷即懷其惠中之刑,君子不敢為偽君子;懷并懷其刑中之惠,小人甘流為真小人。但,縱然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二者的結(jié)果卻不一樣,君子終究不會陷入腰斬、砍頭的刑具,小人徒勞于計較很少的錢或很小的事之心計。所以,君子、小人之懷又如此,試問人們能否分辨出來呵?

何元普此文圍繞懷刑、懷惠,深入論證,多種分析,說理透徹, 也說明了二者的相互關(guān)系與區(qū)別。孔子這短短兩句話,作者卻寫出如此深刻的文章,可見其文筆矯健有力。東閣大學(xué)士張之萬曾評此文是:“君子、小人不倒說,刑、惠字不膚寫,言中有物,筆底無塵,有國初諸大家風(fēng)力。”

    (2).《忠焉,能勿誨乎?》,此題目出自《論語•憲問篇》:子曰:“愛之,能勿勞乎?忠焉,能勿誨乎?”勞,謂勉其勤勞。焉,相當于“于是”。意思是孔子說:“愛他,能不以勤勞相勸勉嗎?忠于他,能不以善言來教誨他嗎?”

    元普的文章破題道:“圣人維臣道之衰,而以誨表忠之實焉。蓋非忠無以見誨,惟誨乃以存忠也。忠而勿誨,臣其能乎?子故以維臣道之衰也!背嫉,含義為作臣的道理和本分。為臣之道有兩層含義,一是為集體團隊目標的實現(xiàn)獻言獻策;另一是為集體團隊內(nèi)部和諧合作、正常運作行并維護領(lǐng)袖權(quán)威,以保證各項政令、方針、策略得以順利實施。元普的文意為,孔子考慮到臣道衰退,于是就提出忠與誨的方法,并說明忠與誨二者相互關(guān)聯(lián)的關(guān)系而破題。以教誨來表達愛的實質(zhì),所以如果沒有愛就沒有教誨,教誨是以愛而存在的。既愛而不教誨,作為臣子會這樣嗎?文章破題直指問題的核心、實質(zhì),起筆即不凡。作者進一步論道,夏商周三代以上有愛的實際內(nèi)容,但并沒有愛的名稱。賢明的君主和忠良的臣子之意互相溝通,上下同心,形成美好的道德、品德。三代以下有愛的名稱,但并沒有愛的實際內(nèi)容,君臣上下互相猜疑,凝結(jié)了方法、策略而苦口難諫,真心實意的奏章就得不到。最后文章歸結(jié)道:孔子有“恭、寬、信、敏、惠(莊重、寬厚、誠實、勤敏、慈惠)”,“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(能夠處處實行這五種品德,就是仁人了)”之說。而且莊重就不致遭受侮辱,寬厚就會得到眾人的擁護,誠信就能得到別人的任用,勤敏就會提高工作效率,慈惠就能夠使喚人。然而莊重、寬厚、誠實、慈惠,必須兼以勤敏,實行仁政就能收到很顯著的效果。因此,這五者都是仁的集中表現(xiàn),切實施行仁政就真正能聯(lián)天地萬物為一體,只要提出要求,總能有求必應(yīng)。

    “愛之,能勿勞乎?忠焉,能勿誨乎?”孔子在這里討論的是做人要有“忠愛之心”,愛主要是對下,忠主要是對上。此題目主要指后者,孔子認為忠不應(yīng)該是愚忠,當自己的上級出現(xiàn)明顯差錯時,要加以規(guī)勸教導(dǎo)。如果對上級一味“點頭稱是”,任由他們犯錯誤,這不僅是對上級的傷害,也會造成事業(yè)的損失。所以孔子才強調(diào)“忠焉,能無誨乎”?何氏此文既不離孔子之意,又更深入地論證了君臣之間應(yīng)該互相溝通,上下同心的結(jié)果,君主更應(yīng)該是“能行五者于天下”的仁人。

    (3).《宮之奇諫》,原文標題為《宮之奇諫假道》,出自《左傳•僖公五年》。假道,即借路。

    宮之奇是虞國大夫。此文記錄了公元前655年,晉國第二次向虞國借道攻打虢國,是要趁虞國的不備而一舉兩得,即先吃掉虢國,再消滅虞國。具有遠見卓識的虞國大夫?qū)m之奇,早就看清了晉國的野心。他力諫虞公,有力地駁斥了虞公對宗族關(guān)系和神權(quán)的迷信,指出存亡在人不在神,應(yīng)該實行德政,民不和則神不享?墒怯莨宦,最終落得了被活捉的可悲下場。

    元普之文不講宮之奇勸諫的具體經(jīng)過,而是從多種角度去分析論說宮之奇的勸諫思想、勇氣,反映宮的不平常之處。首先.作者認為虞國在危難之際,只有宮之奇一人勸阻進諫,而且出一言足以判定安危,建一議可以決定成敗,正直敢言的高風(fēng),已令后來讀史者能照見他的進諫出于由衷,也能詳其事跡與志姓名,則有如虞國宮之奇惟是。其二.公元前658年,晉國第一次用珠寶、良馬作為向虞國借路攻打虢國的酬謝時,晉人已知宮之奇能看穿晉的打算?墒怯輫拇蟪疾恢箤m一人,而能預(yù)料晉國的陰謀者卻只有宮一人。其三.三年后,晉國第二次借道,宮之奇苦口婆心反復(fù)勸諫虞公,是作為忠臣的責任感,所以用“輔車相依,唇亡齒寒”比喻虞晉的利害關(guān)系。環(huán)視大家都是做官者,但言辭誠懇勸諫唯獨只有宮之奇,這幾乎令后來談借道虞國之事的人,都想著宮之奇這個人而還稱贊他的勸諫之說。其四.壓制虞臣的心情反而尤有不能沉默不語者,面對像虞公這樣拒絕勸告、掩飾錯誤的人,宮之奇認為不過枉自多一次規(guī)勸的挫折而已,所以他仍一意孤行的對虞公勸諫!試想從前《周書》上說“只有具備美德的人的祭品神才會享用”的至理名言,人們都非常熟悉。然而奇怪的是其他人就是心中明白而不用來勸告虞公,而宮之奇不同,他既急忙向虞公說明利害關(guān)系,說晉國歷史上至親的人因為恃寵而威脅到君主,還要把他們殺掉,何況虞國一個國家對他的威脅呢?然后又針對虞公的認識婉轉(zhuǎn)解釋道,我聽說,神靈對人不分親疏,只保佑那些有德之人。所以《周書》說:“上天對人不分親疏,只幫助有德行的人!边說:“五谷祭品不算芳香,只有美德會芳香四溢。”《周書》上又說:“人們的祭品沒有什么不同,只有具備美德的人的祭品神才會享用!闭铡吨軙氛f法:君主沒有德行,民眾就不會和睦,神明也不會享用他的祭品。神明所依憑的,在于人的德行。元普奇怪的是宮之奇這些勸諫,虞公的心腹、親信卻都遲疑、猶豫自我進獻,與宮比簡直是相形見拙。于是,就使后來談?wù)摻璧烙輫,敘述這件事時而不埋沒宮之奇的名字,宮之奇也因此諫而廣泛傳名,以至千秋垂世。

    文章以關(guān)于百里奚作為結(jié)尾。百里奚,原是虞國大夫。晉獻公借道伐虢滅了虞國,俘獲百里奚之后,用他做秦穆公夫人出嫁時陪嫁的奴隸送到秦國。百里奚逃離秦國跑到楚國宛邑,后秦穆公用五張羊皮將他換回。百里奚在秦成為賢臣、一代名相,輔佐秦穆公稱霸。元普說:論虞國的大夫百里奚而涉及借道這件事,論借道之事必然涉及宮之奇,但德才兼?zhèn)涞木涌磳m之奇有諫而知百里奚沒有作為。更令人驚奇的是,百里奚為何沒有勸諫而在意于秦國并幫助它稱霸呢,作者覺得這應(yīng)該是百里奚在虞國不被重用之故。由于所有人對虞公都無勸諫,所以宮之奇一人獨傳一篇震古爍今的諫文。

    何氏認為,宮之奇拒絕借道的理由,反映了一個清醒的士大夫憂國愛君的情懷,也包含著他治國保民的政治理想和救亡圖存的斗爭策略。特別是他關(guān)于鬼神惟德是依、惟德是輔的觀點,在迷信盛行的春秋時期是有其進步意義的。其弱國救亡圖存斗爭策略____鄰國之間應(yīng)互為表里、共同對敵,也給后世極大影響。所以,文章才緊緊抓住宮之奇勸諫的思想、斗爭策略而運筆,可見元普構(gòu)思、行文之精到。

    (4).“狂者進取”,出于《論語•子路》:“不得中行而與之,必也狂狷乎。狂者進取,狷者有所不為也!毙蠒m疏:“狂者進取于善道,知進而不知退!蓖跬ā吨姓f•事君》:“吳筠、孔珪,古之狂者也。其文怪以怒!

    狂者,指具有志向高遠、勇于進取精神的人?鬃诱f:“我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往,只能與狂者、狷者相交往了?裾吒易鞲覟,狷者對有些事是不肯干的!笨鬃影讶说男愿穹殖扇悾嚎裾、狷者和中行。“狂”與“狷”是兩種對立的質(zhì)量。一是流于冒進,進取,敢作敢為;一是流于退縮,不敢作為。而中行就是不偏不狂,也不偏于狷。人的氣質(zhì)、作風(fēng)、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個方面,對立的雙方應(yīng)互相牽制,互相補充,這樣,才符合于中庸的思想。

    但何元普卻不同意上面的觀點,他竭力稱道贊賞狂者。下面且逐一分析看作者是怎么說的:第一.對于具有志向高遠、勇于進取精神的人而應(yīng)再三思考,他所進取的學(xué)術(shù)、思想、法則、規(guī)律、道理等應(yīng)該給予他。他猛烈的勇氣離求取、追求雖較遠,但他努力上進、力圖有所作為的思想?yún)s距求取、追求越近,這是因為法則、道理等的激勵,所以能不再三為狂者思考嗎!第二.作者進而論道,今天我們看能求取、追求到思想、道理等是比較難的,比如當行將絕滅的學(xué)說處于茫茫之中,應(yīng)亟需一個能振奮能拯救的人,以觀測它的造就是否選取材料微少,結(jié)果并不微少也。這是因為義蘊必須親自驗證,況且學(xué)識關(guān)系性命、人生,惟有狂放不羈的人,他的學(xué)說或主張才有勇往前進的長途。如果降低干勁去求取,雖然給足數(shù)量,行為合乎中庸之道的人卻并沒有這個念頭?穹挪涣b的人,志向高遠、勇于進取難道是漫無輕重嗎?第三.文章又說,宇宙迅速而氣勢猛烈之氣鐘于人,有承接宇宙之氣毫不疑于遲緩者,也是拘泥、因襲于淺顯易懂,惟獨狂者務(wù)必要達到高遠。所以,進取的學(xué)術(shù)、思想、法則、規(guī)律、道理等原來本身有高遠的一種境界,但不是狂者不能達到此境界,而且狂者的能力和想法也不可少。第四.古圣賢經(jīng)歷的學(xué)問得于天一半,施育于人則用其全部,平庸者囿于淺顯易懂,狂者卻不怕其深奧難懂,所以,進取的學(xué)術(shù)、思想等未嘗無深奧難懂的路段,而不是這種人怎會赴這一路段,故狂者的精神、度量、氣度大可用啊。第五.隨后作者說,我一想到狂者,我愈不能漠不關(guān)心于這種人。成功看作能退,學(xué)問、技藝等所達到的水平要永遠看作能進,進,固然是肩負重任的仁人志士之統(tǒng)領(lǐng)。狂者,志氣大則言語大,以志為進而嫌于期待或思慕的自負,以言為進而何須擔憂志向遠大的得意。隨從、仆從可貴嗎?能發(fā)生錯誤后設(shè)法補救作為自已的特長,可貴他能進取,進取,尤其是身體力行正確的道理、準則之精華。第六.狂者,無古亦無今。古人進取,能堅守高尚情懷者不讓于黃帝、神農(nóng);今人進取,今人著名于當世,豈流為老三、老么末等。而我對于狂者,或許有此以外的感慨也。學(xué)術(shù)、思想等本來在當前,但狂者的襟懷、志趣總是寄于遼闊的天空,似乎不是獲得的精華,然而肩負重任的仁人志士,已重于保衛(wèi)國土的將士啊。第七.高超、出色的人才氣豁達豪放,直可匯萃充實而有光輝歸來,而究其本質(zhì),是仗著自己的才能而放縱情感、驕傲自大,輕視眾人,尚待籌謀而成就于通宵達旦。夏、商、周三代英明君王意欲何往?是在陳國而感嘆回歸之思嗎,是出于自己得以了結(jié)的意愿呵!而我對于狂者,私下里有深深的敬慕。第八.規(guī)律、道理是沒有窮盡的,狂者之所以奔向它獨恃其本來,似乎是如佛教所說的近色獲取者,然而身體力行、親身實行正確的道理、準則,幾乎沒有包容絲毫也。曠達者之流抱負非凡,原不拘泥高尚者與普通人的足跡,而總體衡量這些人均是同胞、同類人,他們經(jīng)過多次準備達不到曠達者的程度,是因為安于一貫的宗旨沒有甩開呀。

    作者對狂者認識的總結(jié)云:仰慕有志向高遠、勇于進取精神的人,我就像在春風(fēng)中享受無限地歡樂,這就是我認識狂者的意思也。此文把狂者進取分析得精辟透徹,淋漓盡致。

另外,何元普“合集”中幾篇辭賦,其文風(fēng)筆墨與他其它文章大相徑庭,其文筆辭藻華美,讀之如飲甘醇,如沐春風(fēng)秋月之光。僅摘錄《荷氣上熏風(fēng)賦》一篇,以見一斑:“客游菡蓞之旁,聞荷氣熏蒸,容與未能去。適有泠泠乎自下而上者……光殊澹沱,景倍清和,飄苣蘭于瑤砌,舞蓉熏于淥波,拂前溪之萍藻,披別院之松蘿。曾教幾陣籟生,引隨徑竹豈必拾,分塵滌吹入池荷……或并蒂以媗妍,或半開而蔚薈……然而荷自亭亭,風(fēng)原蕩蕩,氣釀絪缊,熏流颯爽;荷無風(fēng)動,徒謝芬芳,風(fēng)不荷噓,空勞鼓蕩。所以勵君子之皓質(zhì),風(fēng)規(guī)未侔;添少女之濃妝,荷態(tài)嫣然?上胱V入瑤琴一曲,荷不蔓以不支,移將水殿千尋,風(fēng)愈趨而愈上。夫!豈無靄浮曲岸,露浥仙芬;素凝暮魄,紅暈朝曛。和煙痕之幾縷,帶雨意之三分;抹霞城之絢縵,障霧夕之繽紛。世界清涼,自在偶參乎……則見高含綴露,亦靄亦煙,宜云宜霧……纖塵與落瓣齊飛,水色和花光俱吐。乃來幾而氣忽卷舒,熏猶籠護,熏襲兒衣,氣凌妃步,別有風(fēng)味于焉……或者揮毫作賦,賦罷靜探,荷氣猶馨然也,俯接熏風(fēng)猶颯然也。就領(lǐng)荷氣之上熏風(fēng),則蒸然散郁也,顧不欲乘風(fēng)以迅往,載荷而俱歸哉!

 

四、《麓生詩文合集》對聯(lián)的儒雅風(fēng)味

何元普除長于詩文外,也甚好對聯(lián),所作題署、投贈對聯(lián)遍布于成都各處,流傳于詩友文朋之間。何氏于光緒十七年辛卯(1891)七月,曾搜撿隴上歸鄉(xiāng)前后題贈之作,手書百余副,以墨稿用自己府第的名義繡川篁溪山房刻印,名為《靜齋手書楹帖》。但早于十六年刻印的何氏“合集”中,也有有對聯(lián)352副,其數(shù)量頗為可觀。其聯(lián)語頗多文人雅致的情懷,仍反映了何元普作為詩人文士的儒者風(fēng)范。

     何元普的府第另有藏豹山房一名,但與篁溪山房是否同異,難于查證,何氏刻印書則基本上作篁溪山房,而“合集”中詩作卻多處提到藏豹山房。作者云其藏豹,是謂自己的詩文沒有像豹子花紋那樣變化的文彩,而把文彩藏匿起來。他在藏豹山房中題有不少對聯(lián),可見其儒雅之風(fēng)。題藏豹山房:“肯讀有用之書,善養(yǎng)不平之氣;// 行己每恥所短,與人必盡所長。”上聯(lián)第二句用《孟子》話:“我善養(yǎng)吾浩然之氣”,指的是我善于培養(yǎng)我擁有的浩然之氣。作者把浩然改為不平。下聯(lián)前一句出自《論語•子路》:“行己有恥,使于四方,不辱君命,可謂士矣。”行己,謂自己立身行事。行己有恥,意思是一個人行事,凡自己認為可恥的就不去做。后一句出自《孟子》:“凡任一人,舉一事,必盡其所長,乃可責其成效!币馑贾赴阉瞄L的東西全部發(fā)揮出來。題藏豹山房養(yǎng)靜齋:“擲戟縱橫,丹詔曾膺天子寄;// 飯蔬灑落,清談未減秀才風(fēng)!鄙下(lián)言其在仕途時縱馬揮戈,曾接受皇上的詔書;下聯(lián)說辭官靜養(yǎng),飯菜琳瑯,與賓客交談仍保持有秀才的風(fēng)度。題藏豹山房藹然臺:“勛名氣節(jié)文章,有志未逮;// 祖孫父子兄弟,其樂如何! 此聯(lián)重在作人要立功立言立德,一家三代和睦相處,其樂融融,點明標題藹然之意。題藏豹山房書舫:“細柳千軍,賈勇未能忘結(jié)習(xí);// 寒梅一笑,嗜吟無復(fù)似當年! 此聯(lián)與養(yǎng)靜齋聯(lián)近似,上聯(lián)言其自己在隴上軍營時,常常鼓足勇氣的積習(xí)難改;下聯(lián)指而今嗜好吟詠已不如從前了。聯(lián)首以漢朝周亞夫的細柳軍營作喻,增強了軍旅氣氛。又如題辭官歸里:“鷗夢圓時,煙雨樓臺逢舊識;//  馬蹄倦處,風(fēng)云戰(zhàn)士樂還家!鳖}雪鴻初歸山房:“芳訊幾經(jīng)年,松菊有情憐客久;//  塵勞猶倦鳥,云山無恙賦歸來!贝硕(lián)均云自己辭歸、隱逸的志歡愉,以及常與舊相好游山賞景登樓的雅興。題隱逸處:“在山泉石出山霖雨;// 報國經(jīng)濟華國文章! “中隱在城非避地;// 少年許國曾補天!庇秩珙}甲子年春聯(lián):“五年戎馬畏簡書,想登壇冀北,傳檄淮南,眾志自堅,不聞庚癸呼同口;//  萬里歸鴻踏春雪,顧詩禮盈庭,桑麻遍野,天心待轉(zhuǎn),喜逢甲子又從頭。”盈庭,亦作盈廷!冻o•大招》:“室家盈庭,爵祿盛只! 王逸注:“盈滿朝廷!边@里的甲子年指同治三年(1864)。聯(lián)意指元普1861年簡放河南軍營參戎,帶勇剿殺太平軍,厯大江南北十一地的足跡,時時怕得到朝廷策命、征召的文書,不再聽告貸糧食的呼聲;在春回雪化的新年之際,期盼天意與朝廷有從新待我的佳音,從頭開始新一輪甲子。投贈友人:“有擔當方為國士;// 無醞釀不是書生! “六經(jīng)廿史韜鈐備;// 孝子忠臣運會奇。” “嘉名待繪麒麟閣;// 新詩留贈鳳凰臺! 題武侯祠:“一誠相推,閩洛以前尊儒者;// 六尺可托,伊周而后見宗臣!遍}洛,指朱熹和以程顥、程頤兄弟為首的學(xué)派。伊周,指商伊尹和西周周公旦,兩人都曾攝政。題劍門關(guān)姜襄平侯祠:“師鎮(zhèn)雄關(guān),淚灑降旗酬帝子;// 天不祚漢,力撐殘局賴將軍! 襄平侯,指蜀漢大將姜維。挽李研南刺史:“老謫仙,真游戲,袖余一卷新詩,何處騎鯨,明月招魂歸錦水;// 小宦海,倦流連,驚破三刀舊夢,此番化鶴,西風(fēng)吹淚落長沙! 李研南死于長沙,靈柩迎返成都。存有《嘉峨詩集》。上下聯(lián)錦水(錦江)、長沙,指李靈柩迎回成都與死地。

     以上聯(lián)語運筆嫻熟靈動,遣詞高雅精致,反映了文人雅士的學(xué)識與修養(yǎng),尚儒者的真本色。

何元普“合集”的文章還有簡傳、記、書、告示、評詩一百則等等,所作均有針對性、實際意義,值得重視,足以證明何元普“戎馬書生”名不虛傳。其詩文成就頗高,堪稱著名詩人、文人。

猜您喜歡

相關(guān)閱讀

評論區(qū)

猜您喜歡的對聯(lián)及詩文:

何元普詩膽文才

對聯(lián)分類

對聯(lián)知識

熱門對聯(lián)

精彩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