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將至,粽子的馨香已經(jīng)飄來,人們紛紛將幸福的糯米、甜蜜的棗餡,用歡欣的粽葉緊緊包融在一起,有的還系上浪漫的紅絲帶。萬樣千般粽是情,在我的記憶中,至今難忘的還是那別具一格的無線粽子,無需外在的幫襯,完全靠自身的魅力,就讓伙伴們緊密地團結(jié)在一起,哪怕是赴湯蹈火,也不離不棄,終身相依。
多年前的某個周末,一覺醒來,已是日上三竿。洗漱完畢,甜甜地嘗著妻子前一夜親手包裹的“無線”粽子。邊吃邊回味,妻子包粽子的三步曲自然浮現(xiàn)在眼前。
第一步被我稱之為“呈形”。先將四片窄窄的粽葉排好后,剪去參差的葉根,接著將幾片粽葉彎成圓錐形,尖尖的底部不漏一粒米,彎好后用手捏住不讓粽葉散開。
第二步該稱為“充實”了。先放一勺圓糯進去,再放進無核蜜棗,然后蓋上一層糯米,用手托好,力度恰到好處,盡量包緊,妻說這樣煮好后才有嚼頭,否則就松散若米飯了。
第三步是重要的“完善”工作。這“包裝”的過程,看得我眼花繚亂。只見妻將粽葉拿起來向右前方翻過去,把米蓋住,到粽尖的地方繞一圈回來,然后用粽葉的尾巴翻過去將粽子底部包住;再另外拿一片粽葉圍住粽子四周。此時妻拿出得之于她外婆的“家傳絕技”,不用線扎粽子,而是將一枚大眼銅針從粽子中間穿過去,把粽葉的尾巴穿到針尾的孔里,用大拇指壓針,將銅針從另一端拉出,然后拉緊穿過來的粽葉尾巴。當然不能太用力,需輕輕地拉,如若粽葉葉梢斷了,則會影響粽子的俏模樣。
在我回味“包粽三步曲”的時候,妻看我吃得香甜,戲謔地說:
“聯(lián)家,是不是該口占一聯(lián)了?”
我笑言:“夫人請上酒!”
“哈哈,李太白斗酒詩百篇,你作一副小聯(lián),還要上酒?哪有吃粽子喝酒的”
“醉翁之意不在,酒到聯(lián)成!”
“此言當真?”
“絕無虛言!”
妻真的斟上一盅紅酒端來,我稍加思索,揚眉笑道:
這叫——
艾酒一杯流舌上
粽情萬縷入心間
“嗯,還不錯,就是有點酸。”妻微笑著,忽而又輕嘆一聲:“可惜雨兒在清華園內(nèi)品嘗不到老媽的‘杰作’了!
看著妻,我安慰道:“他有的是機會!
遙望北方,心里頗覺欣然,遠方的雨兒正走著他的“充實”之路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