挽聯(lián),也叫哀挽聯(lián),或者是為紀念死者而作,或者是為自己而作(自挽)。
挽聯(lián)產(chǎn)生于北宋,據(jù)《兩般秋雨盦隨筆·卷六·挽聯(lián)》:
挽聯(lián)不知起于何時,古但有挽詞而已。即或有膾炙二句者,亦其項腹聯(lián)耳。《石林燕話》載:“韓康公得解,過省殿試,皆第三人,后為相四遷,皆在熙寧中。蘇子容挽云:‘三登慶歷三人第,四入熙寧四輔中!贝藙t的是挽聯(lián)之體矣。
熙寧(1068-1077)是宋神宗國號,按此說法,蘇頌(子容)挽韓絳(康公)聯(lián),應是最早的,時間為韓絳卒年1088年。作為聯(lián)史資料,此聯(lián)意義重大;但以此當成作挽聯(lián)的樣板,卻有若干欠缺之處。
作挽聯(lián)應該注意以下幾點:
1.宜頌揚
人死以后,別人追憶他的功勛德業(yè)、學問建樹、處世為人,是很自然的事。因此,挽聯(lián)宜頌揚其人。它和現(xiàn)今的悼詞不同,悼詞篇幅較長,文字較多,在肯定成就的前提下,可以(一般不言)提及死者的缺憾,而挽聯(lián)僅寥寥數(shù)語,要想來個“三七開”、“二八開”,是無論如何也說不清楚的。因此,一般挽聯(lián)只論功德。如:
旗揚滇省,軍震川疆,聽叱咤一聲,洗清帝制腥膻,風起云飛酬壯志
身寄外邦,心懷祖國,該臨終遺電,試問同胞痛哭,淚枯血竭為何人
這是挽蔡鍔聯(lián),以其一生和臨終的典型事例,塑造了一個近代民主革命家和愛國者的崇高形象。又如:
著書以仲長統(tǒng)自期,炎炎菿言,駭小儒之耳目
革命繼顧寧人而起,烈烈正氣,振大漢之聲威
這是挽章炳麟聯(lián),分別贊揚了他在著書中的學問建樹,在革命中的剛烈精神。
如果說親友、師生、官兵、上下級之間的贊揚,容易理解,也順理成章的話,那么,作為敵對勢力間,若能客觀地評價對方,則需要有大氣度、大胸懷的。清康熙帝這位有作為的政治家在這方面也才識過人。眾所周知,清軍入關(guān)、掃平江南后,鄭成功據(jù)廈門、金門兩島抗清,甚至攻打過南京。1661年,鄭成功率12萬余人收復了被荷蘭占領達38年之久的臺灣,繼續(xù)抗清,次年病逝臺灣?滴踔坡(lián)挽之:
四鎮(zhèn)多貳心,兩島屯師,敢向東南爭半壁
諸王無寸土,一隅抗志,方知海外有孤忠
聯(lián)中,不但肯定了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歷史功績,而且對他抗清之舉予以理解,這對那些明代遺臣也起了安撫作用。
2.用哀語
挽聯(lián)與賀壽、題贈聯(lián)不同,也與祠廟聯(lián)不同,雖須贊頌,但必用哀語,否則,何言之“挽”?
恩澤四海
功高九天 (挽偉人)
醫(yī)德高尚眾口頌
藥方神靈百疾除 (挽名醫(yī))
這樣的聯(lián),除非掛在追悼會上,否則,實難看出它是“挽聯(lián)”。有些專用聯(lián)在這方面也未加審慎:
經(jīng)學駕唐宋而上
其人在儒俠之間 (挽章炳麟)
除專利、建共和,上下五千年,周武商湯寧足比
抑強權(quán)、求解放,縱橫九萬里,列寧林肯未堪夸 (挽孫中山)
前面所引用的蘇頌一聯(lián),全聯(lián)無一哀語,恐怕是有所忽視了。但也有這一可能:本是一首挽詩(挽詞),從中摘下二句,哀語在其他未摘之句中。
沒有明確哀語的聯(lián),也未必不是挽聯(lián),它有兩種情況:
一是有隱約的哀語,或者說,有些詞可作哀語來理解。如前引挽章炳麟聯(lián)(“著書以仲長統(tǒng)自期”),“烈烈正氣”,就可以理解為悲壯之意。
二是有哀意,如康熙挽鄭成功聯(lián),作為帝王不能用“痛哭”之類的語言,“方知海外有孤忠”卻能恰當?shù)乇砺镀浒У、惋惜之情?br>
應該說,在挽聯(lián)中,注重哀意比標明定語更重要些。對于初學者,首先要學會使用哀語,寫出實在的挽聯(lián)。為此,將常用哀語,介紹于下:
淚、夢、魂、魄、忠、烈士、千古、英靈、千秋、浩氣! (以上名詞)
哀、悼、悲、傷、哭、啼、慟、驚、垂、忍、殞、落、折、斷、沉、遺、泣、萎、愁、凋、謝、慰、嘆、歸、震、憐、瘁、痛、唳、渺、空、裹、朽、留、終。 (以上動詞)
寒、凄、慘、冷、殘、寂寞! (以上形容詞)
猶、永、正、未、詎。 (以上副詞)
猶在、永留、長留、宛在、瞑目、傷心、含笑、飲恨、月冷、奠云、招魂、安息、雨灑、泉涌、風號、風慘、云凄、山頹、山例、木壞、曲終、斷腸、狂摧、地坼、天崩、壽終、正寢、化焳、駕鶴、騎鯨、仙游! (以上詞組)
蘭摧、玉折、落花、殘月、樓空、韻冷、香消! (以上專用于女性)
3.切身份
挽聯(lián)必須切合死者的身份。挽男、挽女,要用專用語區(qū)別開;不同職業(yè)的人,如政界、軍界、商界、學界等,都有各自的職業(yè)語;親族之中,對不同稱謂的人,也有相應的用語和典故。這些,一般實用的對聯(lián)書中,都列舉備盡。不難“查”出,不再舉例了。
需要介紹和提請注意的是,挽聯(lián)必須切合作者的身份。一位婦人去世,其父(母)是挽女,其夫是挽妻,其子(女)是挽母,其妹是挽姊,作聯(lián)人要符合各自的身份。同是學術(shù)界,師生之間相挽,口氣迥然不同:
小草沐栽培,念教澤無涯,久嘆源流泗水遠
高山殷向往,庸音容永隔,空懷道范岳云深 (挽老師)
筆硯幾相同,若論青藍,我且視為畏友
門墻今頓寂,遍羅桃李,疇有似此良才 (挽學生)
前一聯(lián)學生以“小草”自比,視老師為“高山”,哀嘆自己再不能得到恩師的教誨了;后一聯(lián)老師認為自己雖然桃李滿天下,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,把所喜愛的學生看成知心朋友,現(xiàn)在學生死了,自己頓然感到寂寞,十分惆悵。
不僅長幼有序,師生有別,就某一事件來講,局內(nèi)局外之人寫法不同;同事共業(yè)者,疏遠親近之人,也多有分別。試看康有為挽戊戌變法被難六君子聯(lián):
殷干酷刑,宋岳枉戮,臣本無恨,君亦何尤,當效正學先生,啟口問成王安在
漢室黨錮,晉代清談,振古如斯,于今為烈,恰似子胥相國,懸睛看越寇飛來
譚嗣同等六人在戊戌變法中遇難,康有為作為這次變法的主要人物,必然會寫下這壯懷激烈的文字。他從殷比干、宋岳飛、明方孝孺、以及伍子胥等枉遭殺害,直向當今清室頑固派發(fā)出聲討,毫無畏懼,也毫無顧及。試想,如不是康有為所處的地位,別人寫聯(lián),恐不會如此披肝瀝膽吧。
4.重感情
有時寫挽聯(lián),不必贊頌,不必敘事,僅表現(xiàn)作者痛哭欲絕的感情。這樣的聯(lián),感人至深,情重意篤,常成為挽聯(lián)佳作。
親族聯(lián)中,以夫妻間相挽,感情最重,如夫挽妻聯(lián):
最憐兒女無知,猶自枕畔嬌啼,問阿母重歸何日
但愿蒼天有眼,補此人間缺憾,許良緣再結(jié)來生
如泣如訴,雖為家常話語,卻最能表達心意。又如妻挽夫聯(lián):
夫妻恩,今世未全來世再
兒女債,兩人共負一人完
這是何香凝挽廖仲愷聯(lián),對逝者事業(yè),不著一字,傾訴的是夫妻感情和自己的信念。
有一副婦人自挽聯(lián):
我別君去,君何患無妻?倘異時再葉鸞占,莫謂生妻不如死婦
父隨兒悲,兒終當有母.愿他日得酬烏哺,須知養(yǎng)母即是親娘
這副似“遺囑”的自挽聯(lián),勸慰丈夫,關(guān)懷兒女,肺腑之言,催人淚下,賢惠之德,令人起敬。
朋友之間的挽聯(lián),也應重感情。1916年10月31日,近代民主革命家黃興逝世,正在日本養(yǎng)病的蔡鍔有一挽聯(lián):
以勇健開國,更守靜持身,貫徹實行,是能創(chuàng)作一生者
曾送我滬上,忽哭公天涯,驚起揮淚,難為臥病九州人
下聯(lián)所寫,真實感人,字字泣血。
5.敘死因
挽聯(lián)應敘述或點示死亡原因,因為死于橫禍而突然離去,更能表現(xiàn)哀思之沉重;即使死于疾病,或積勞所致,或中年早逝,都可寫出弦外之音。讀康有為挽戊戌被難六君子聯(lián),可以知道譚嗣同等人是慘遭殺戮的。
如郭沫若挽張曙聯(lián)的上聯(lián):
黃自死于病,聶耳死于海,張曙死于敵機轟炸,重責寄我輩肩頭,風云繼起
點明張曙“死于敵機轟炸”,比“死于病”、“死于!闭撸て鸷笕藢θ毡厩致哉叩某鸷。
如尹逸挽昆明“一二·一慘案”烈土聯(lián):
硬要當主人,要你知吾學生多么英勇
偏不做奴隸,看他把我民眾如何屠殺
明白告知世人,愛國學生是被反動派屠殺而死,雄風長在,浩氣千秋。
某挽溺亡者:
百歲亦何為,世路奇嶇,不如乘風破浪去
一杯安足戀,江流浩渺,同在高天厚地中
“乘風破浪”、“江流浩渺”,是點明死因的話,但它們不是隨便說出,暗含一些警世、憤世的意味在內(nèi)。
1987年8月,作家高澍在青海被酒后開車的司機撞亡,作為摯友,我寫了一副挽聯(lián),結(jié)尾句是“君留遺著我恨車”,也是點明死因。
有時死亡地點,也要在聯(lián)中點明。如吳山尊挽李調(diào)元聯(lián):
百金囊盡揚州死
萬里魂歸蜀道難
李調(diào)元為四川才子,官于江南,客死揚州,一貧如洗,友人合資以葬,其身再不能歸葬家鄉(xiāng)。聯(lián)中用地名把這些表示得很清楚。類似用法很多,像聶榮臻挽葉挺長聯(lián)的下支有“孰意黑茶山上飛隕長星”句,點明葉挺等“四八”烈士飛機遇難的地點。